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仿元人东阳十咏(其六)尘镜》描绘了一面镜子在静谧环境中的孤独与微妙心境。首句“菱花无色掩妆台”以菱花比喻镜子,强调镜子虽无色彩,却依然映照出妆台的景象,暗示镜子的沉默和寂寞。次句“寂寂帘栊有暮埃”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尘埃覆盖的帘栊增添了时光流逝的感伤。
第三句“莫太分明招妒忌”,镜子的清晰反映被赋予了人性,似乎在说过于清晰的洞察力会引来他人的嫉妒。第四句“略些混沌学痴呆”则表达了诗人对镜子的劝诫,希望它能适当模糊一些,如同痴呆般无知无觉,以减少纷争。
第五句“灯前敢对新官笑”暗示镜子在灯光下见证着世事变迁,即使面对新官,也保持沉默,不轻易流露情绪。最后一句“身后长怜孺子来”则表达了诗人对镜子身后那些无知孩童的喜爱,镜子仿佛能理解他们的纯真,给予他们关爱。
整首诗通过镜子这一意象,寓言人生哲理,劝诫人们在复杂世事中保持适度的清醒与糊涂,既不招致嫉妒,又能理解和包容他人。最后一句“肯使潜形魑魅遁,披云我欲九霄开”更是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