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知己

炉中九转鍊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群岳并天先减翠,大江临海恐无声。

赋归已罢吴门钓,身老仍抛楚岸耕。

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尽向隗台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经过炉中九次变化炼制而成,即使是教主观看也会感到惊讶。
连绵的山岳似乎失去了原有的翠绿,长江面对大海恐怕也悄无声息。
我已经结束了在吴门垂钓的生活,年老后又放弃在楚地耕作。
只有那广袤的天地间,还残留着我方寸之间的热血,如今都倾洒在隗台。

注释

鍊:炼制,指炼丹或炼宝的过程。
教主:可能指宗教领袖或精神导师。
翠:绿色,形容山岳的青翠。
赋归:指辞官归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作品,名为《投知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炉中九转鍊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炼丹术士经过长时间的勤奋炼制,终于得到了仙丹,但连他自己也为这种成就感到震惊。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修行者的敬仰,也反映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群岳并天先减翠,大江临海恐无声。”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象,山川与天空相连,甚至连大江也似乎因为诗人的情感而失去了吟唱之声。这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友谊的无限赞美。

“赋归已罢吴门钓,身老仍抛楚岸耕。” 这两句转换了情境,从壮丽的山川走向平实的生活。诗中提到的“吴门钓”可能指的是一种生活的依托或职业,“楚岸耕”则表明诗人即使年迈仍旧保持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这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尽向隗台倾。”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和困苦,只要心中仍有那份赤诚之血,即使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愿意将它倾注给知己。这是一种深沉而动人的友情宣言,展示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贵与重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炼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描写,以及对生命终极关怀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和对深厚友情的赞美。

收录诗词(39)

秦韬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一作仲明,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 字:中明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 生卒年:882

相关古诗词

牡丹

折妖放艳有谁催,疑就仙中旋折来。

图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

好是酒阑丝竹罢,倚风含笑向楼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陈宫

临春高阁拟瀛洲,贪宠张妃作胜游。

便把江山为己有,岂知台榭是身雠。

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

谁识古宫堪恨处,井桐吟雨不胜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咏手

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鸾镜巧梳匀翠黛,画楼闲望擘珠帘。

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织锦妇

桃花日日觅新奇,有镜何曾及画眉。

祗恐轻梭难作匹,岂辞纤手遍生胝。

合蝉巧间双盘带,联雁斜衔小折枝。

豪贵大堆酬曲彻,可怜辛苦一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