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十首(其六)

老去脚犹轻,吟边不杖行。

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声。

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

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年迈但脚步依然轻盈,吟诗时无需倚杖而行。
独自一人在幽深的野亭,高大的树木容易听见秋的声音。
庄稼年景刚到丰收时,山居生活也平静安宁。
我不会拒绝在泥泞中行走,但请不要捕杀那些会鸣叫的动物。

注释

老去:年迈。
脚犹轻:脚步依然轻盈。
杖:拐杖。
行:行走。
孤亭:孤独的亭子。
深野色:幽深的野外景色。
高木:高大的树木。
秋声:秋天的声音。
岁事:年景。
中熟:刚好成熟。
山居:山间居住。
太平:安宁。
不辞:不拒绝。
遭泥饮:在泥泞中行走。
谨勿:请不要。
杀能鸣:捕杀会鸣叫的。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老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老去脚犹轻”表达了老者虽然年事已高,但行动依旧矫健,这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是非常令人赞叹的。而“吟边不杖行”则描绘出老者在自然中漫步时,即便没有拐杖的支持,也能自如地前行,显示了他与大自然之间和谐而深厚的关系。

接下来的“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声”则是对景色的描绘。孤亭在深邃的野外,是老者静坐之所,而四周的高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轻轻地发出声响,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细微之处,却被老者捕捉并珍视。

“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则是老者的感慨。岁月匆匆,但在这宁静的山中,时间仿佛变得缓慢和成熟,每一天都是那么安详与平和。

最后,“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表达了老者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即使是沐浴在泥泞之中,也不愿伤害任何能够歌唱的生命,这种对万物生灵皆需珍爱的观念,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体现。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夏日简王尉

松萝为屋芰荷衣,只与凫鸥共钓矶。

雌霓横溪遮雨断,雄风吹雨作尘飞。

山林谁可閒来往,世俗难论真是非。

颇喜雪舟王逸少,夜凉吾欲扣斋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息轩

种田尽办瓮头春,倦矣风波谩损神。

万事不偿双短鬓,百年等是一微尘。

祇今蜗战谁知误,凡我同盟人认真。

梦亦妄生颠倒想,何如明月自由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挽曹侍郎(其三)

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

亟草閒居赋,宁惭勇退人。

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曹侍郎(其一)

诸老各凋零,公乎独典刑。

草堂春得句,雪户夜谈经。

岁月头从白,江山眼共青。

斯文今已矣,天亦自冥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