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灵源和尚二首(其二)

灵灵在源,昭昭而默。不汝不谁,奔南走北。

同佛同魔,佛魔自或。衲子之祸,偏见之贼。

跛跛挈挈兮我师无师,浑浑仑仑兮人识不识。

前三十年,拶破一拳。直至如今,虚空偪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灵源和尚的修行境界与人生智慧。首先,“灵灵在源,昭昭而默”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灵灵”比作源头活水,既显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光明,又暗示着内心的静默与深邃,展现出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接着,“不汝不谁,奔南走北”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与行动,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探索与追求的肯定。“同佛同魔,佛魔自或”这一句则揭示了人性中善恶并存的复杂性,以及个人选择的重要性,即无论面对何种境遇,最终决定权在于自己。

“衲子之祸,偏见之贼”指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僧侣群体可能受到外界偏见的影响,强调了保持独立思考与正直品格的重要性。“跛跛挈挈兮我师无师,浑浑仑仑兮人识不识”这两句则表达了对自我修行与理解世界的深刻见解,强调了内在的指引与外在的无知之间的对比,以及在没有明确导师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我探索找到真理。

最后,“前三十年,拶破一拳”可能是指在修行的初期阶段,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打破固有的束缚,以求得心灵的解放。“直至如今,虚空偪塞”则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即达到心灵的空灵与充实,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体验到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灵源和尚在修行道路上的探索与领悟,以及对于人生、自我、宇宙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赞太平勤禅师

铁石咽喉,吞栗棘蓬于白云山下。

风霜号令,示金刚圈于皖伯台前。

十年据坐道场,四海喧腾声价。

无佛法可说,有公桉须行。望风何多,一进一退。

稽首赞扬,得罪得罪。

形式: 古风

师自作真赞(其一)

锥扎不入,顽皮太煞。自无一文,随方买卖。

淮田神州,酬还宿债。

形式:

师自作真赞(其二)

溃散百骸从龌龊,一长灵物熟知音。

银蟾不落清江里,坐对黄花秋已深。

形式: 押[侵]韵

师自作真赞(其三)

镜中电影急观瞻,水底灯毬休把捉。

忘言要辨此时机,万里清秋看一鹗。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