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瑜上人归筠乞食

蜂房蚁穴天魔宫,青莲忽生楼阁重。

升堂挝鼓集衲子,争看掣电飞机锋。

耆年过忧食时至,欲学遣化毗耶翁。

瑜禅闻之粲一笑,此老变怪惊儿童。

我当乞行等贫富,欲使胜利传无穷。

出门掌钵何所诣,胡马旧闻嘶北风。

霜清月冷动归思,已觉荷山生眼中。

会看对众捧璎珞,平等心华含太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瑜上人归筠乞食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诗中以“蜂房蚁穴天魔宫”开篇,形象地比喻了世间纷扰,而“青莲忽生楼阁重”则象征着瑜上人的出现为这纷扰的世界带来了清净与希望。接着,“升堂挝鼓集衲子,争看掣电飞机锋”,描绘了瑜上人讲法时的热烈场面,众人如饥似渴地聆听,仿佛在目睹一场精神的风暴。

“耆年过忧食时至,欲学遣化毗耶翁”表达了瑜上人面对生活的忧虑与挑战,却依然坚持修行,寻求解脱之道。而“瑜禅闻之粲一笑,此老变怪惊儿童”则通过瑜禅的反应,展现了他对瑜上人行为的理解与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与世俗之间的差异。

后半部分“我当乞行等贫富,欲使胜利传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于瑜上人追求平等、普渡众生精神的认同与向往。最后,“出门掌钵何所诣,胡马旧闻嘶北风”描绘了瑜上人行脚乞食的场景,与“霜清月冷动归思,已觉荷山生眼中”相呼应,表现了瑜上人在自然中的感悟与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瑜上人及其修行生活的精神风貌,以及诗人对其高尚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仇彦和佐邑崇仁有白莲双葩并干芝草丛生于县斋之旁作堂名曰瑞应且求诗敬为赋之

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用材朴楔间,已有经纶意。

欲观临大事,必自小者耳。

彭侯伟杰姿,要是千乘器。

小邑试牛刀,不满一笑喟。

仇亦何所为,睡足时隐几。

原多深夜耕,门有昼眠吏。

三年爱等母,百里平如水。

政化不自知,草木发奇瑞。

论人或多舛,唯天不容伪。

耿泉岂知忠,元乳岂知义。

应之捷影响,物有固然理。

此堂湿青红,宾从时毕至。

应为文字饮,砚席生佳气。

□□□□□,□□□□□。

□□□□□,□□华裾翠。

吏民起献觞,愿酬太平醉。

形式: 古风

居上人自云居来访白莲社话明日告归作此送之

浮云山尽际,花木迎春晖。

佳人殊方来,见之消渴饥。

藉草坐松影,粉香时落衣。

气貌秀可掬,出语超幽微。

岩壁钟声寂,山阴花发稀。

去袂挽莫留,又作瓯峰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次韵汪履道

君去中秋犹一缺,爽气洗开倍明彻。

昨夜宵晴独倚栏,露冷鸣廊卷风叶。

百年客舍熟黄梁,梦境偶逢还偶别。

谢安拥鼻公岂免,百年死灰我何说。

故国天涯眼力衰,飞鸟当还倦始知。

可怜此别秋方壮,未审重来是几时。

形式: 古风

予与故人别因得寄诗三十韵走笔答之

天不逸群君独立,洞彻心胸秋色入。

于中堆积万卷馀,笔力至处风雷集。

刃游理窟无全牛,端与腐儒到固执。

昔年囊绽露微铓,已陟云梯最高级。

纵令大醉赋凌云,玄珠闭眼从头拾。

森张秀骨真神驹,顾盻绝尘那可絷。

□□亦是个中流,恨不识君只依悒。

西园道人工文章,览诗愧叹不复习。

野僧顽钝谁比数,而得听君论轲伋。

别来三月鄙吝萌,闹闻传习新诗什。

翻澜妙语惊倒人,气燄霜锋光熠熠。

此诗初得喜未展,乌鸣下啄鸡得粒。

初如积水窥落霞,浅碧秾红相间辑。

又如霜晓听边风,十万军声何翕翕。

笔锋正锐物象贫,降旌狼籍诗魔泣。

嵚嵚太白不得俦,倔强退之自莫及。

蝇头细字好生书,为君卷束藏幽笈。

嗟予衰老百无能,园圃自锄瓶自汲。

人间万事一笑空,流年忽忽将三十。

形骸念念非昔人,暗中负去何其急。

朅来蹇剥犹可哂,两眼欲昏愁泪涩。

擎盂专作口腹谋,骨立侯门听与给。

旧山归去成蹉跎,半年飘泊留城邑。

诗源荒涸如废池,浅穴败堤微有湿。

不量更拟和阳春,枯木钻膏竹沥汁。

夜楼无语立西风,月华如水清堪挹。

君居若耶溪水东,我舍秋河半山隰。

露冷亦应思故人,箧有缇衣馀十袭。

碧光当户应可掬,顽翠撑天空嶪岌。

撚须落日意无穷,片片催诗暮云歙。

知君今作蟠泥翁,头角那能久埋戢。

妙龄素有廊庙具,破衮烦君重补缉。

我亦东西南北人,从君预可揩杖笠。

早晚风云际会时,雷震一声龙起蛰。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