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东坡赠晁新城韵呈朱乌江

偶然来赋瓦梁行,乱后欣闻醉客声。

村戍火明人指路,江城风静夜鸣钲。

对床听雨他时念,拨火哦诗此意清。

闻说鱼轩还枳里,先生应合暂归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偶然来到这瓦梁之地,战乱之后听到醉汉的歌声。
村庄戍楼灯火照亮道路,江城夜晚风静听得铜钲声。
想象将来与友人对床听雨,心中充满诗意的清寂。
听说鱼轩先生要回到故乡,他应该暂时放下公务去耕种。

注释

偶然:偶尔。
赋:写诗。
瓦梁:形容乡村或简朴的地方。
乱后:战乱之后。
醉客:喝醉的客人。
村戍:村庄的守卫处。
火明:灯火明亮。
江城:江边的城市。
钲: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对床:两人共睡一床。
哦诗:吟咏诗歌。
此意清:这种心境清雅。
鱼轩:代指有学问的人。
枳里:故乡。
先生:对学者的尊称。
暂归耕:暂时回去务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偶然来赋瓦梁行”表现了诗人的随兴所至,一种不经意间的流露情怀。紧接着,“乱后欣闻醉客声”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争动荡之后,能够听到旅途中醉酒之客的声音而感到的一份欣慰,这也许是对和平生活的一种向往。

“村戍火明人指路”描绘了一幅边防哨兵点燃篝火,引导行人归家的画面,通过这种温馨的场景来映照出诗人的心境。随后,“江城风静夜鸣钲”则是对宁静夜晚中江城生活的一种描写,其中“鸣钲”即是古代一种用于报时的金属制品,其声音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之感。

诗人接着写道:“对床听雨他时念”,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这种情怀在细雨绵绵的陪伴下,变得更加浓郁而难以忘怀。“拨火哦诗此意清”则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翻阅古籍、品味诗词之时,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最后,“闻说鱼轩还枳里,先生应合暂归耕”中,“鱼轩”是指鱼肠洞,即苏东坡曾居住的地方;“枳里”则是指朱熹(朱乌江)曾在此地种植的枳树。诗人通过提及这些特定的地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望希望这位朋友能够回到故土,从事农耕,过上平静的生活。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用李梦发韵

梦回诗思不胜清,卧听幽禽两啭更。

窗角界金分月色,山腰鸣玉漱溪声。

欲行且住心还适,久雨新晴眼倍明。

莫为浮名废真赏,较来何重亦何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其二)

欲知人意喜,万户郁炉烟。

纱帽花垂额,金卮酒到莲。

岁丰端可卜,农劝竞相传。

往矣南阳政,今追召父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其一)

何处催耕早,宣城刺史先。

旗麾明晓市,耒耜遍晴川。

道路欢声接,樽罍丽景鲜。

似闻携百榼,分饷及高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田间夜归有作示王觉民二首(其二)

江上秋来忆少牢,龟肠尤觉病诗饕。

调和索似三分酱,澒洞看如八斗糟。

水怪重增风势恶,湘灵难禁雁声高。

何当一雨洗烟月,为放清光归我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