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代泉下人语二首(其二)

呜咽水,肠断为谁流。

磷火不随山雨暗,蛩声常伴故人愁。白骨怯清秋。

千年事,零落委荒丘。

青塳魂归环佩冷,珠襦香散土花留。无语泣长楸。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呜咽水”、“磷火”、“蛩声”、“白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哀伤与悲凉的氛围。诗人以第三人称视角,仿佛在代泉下之人诉说,表达对逝去时光和生命的感慨。

“呜咽水,肠断为谁流。”开篇即以水的呜咽之声,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仿佛是灵魂深处的呼唤,却无人能解,无人能听。这句诗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形成强烈的共鸣。

“磷火不随山雨暗,蛩声常伴故人愁。”磷火在山雨中依然明亮,象征着逝去的灵魂虽被遗忘,但其光芒依旧照亮夜空;蛩声(蟋蟀声)陪伴着故人,意味着即使时间流逝,记忆中的声音仍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怀念。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记忆的永恒。

“白骨怯清秋。”秋天的清冷与孤寂,让白骨(指死去的人)感到畏惧,暗示了死亡的孤独与不可抗拒。这一句深化了主题,将生命与死亡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

“千年事,零落委荒丘。”历史的尘埃覆盖了曾经辉煌的事迹,一切都化为了荒凉的丘陵。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短暂。

“青塳魂归环佩冷,珠襦香散土花留。”青塳(墓穴)中魂魄归于寒冷,珠襦(死者身上的装饰品)的香气散尽,只剩下泥土上的花朵作为纪念。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死亡的场景,以及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无语泣长楸。”在长楸树下,无人哭泣,只有沉默。这一句以静默的场景结束,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深切哀思,同时也暗示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无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深刻地探讨了生死、记忆、时间等哲学性议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逝去岁月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244)

曹贞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字:升六
  • 号:实庵
  • 籍贯: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
  • 生卒年:1634~1698

相关古诗词

卖花声.帘下美人影

对面尚参差。难慰相思。东风无力画帘垂。

薄雾冥冥春未晓,掩映花枝。蝉影乱罘罳。

似隔天涯。金钩双控是何时。

独立窥人人不见,卷上些儿。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卖花声.秋夜

风紧纸窗鸣。秋气凄清。淡云笼月未分明。

雨点疏如残夜漏,滴到三更。无计破愁城。

梦断魂惊。一天黄叶雁纵横。

不待成霜霜满鬓,短发星星。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卖花声.丁巳清明

烟草似愁生。绿满长汀。隔墙一一卖花声。

十日雨丝天作剧,渲染清明。林外乍啼莺。

楼外峰青。东风拂面酒微醒。

攲帽垂鞭何处去,淰淰寒轻。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卖花声.不寐口占

雨气没高林。庭院深深。流萤如豆草如针。

又是嫩凉时候也,只欠疏砧。旧梦杳难寻。

云水沉沉。海南花发土墙阴。

斜月窥人人未起,冷浸孤衾。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