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傍溪斋舍小于舟,含素凝华曙影浮。
已喜虚明宜宴坐,何妨安稳寄寒流。
檐前风絮疑翻浪,窗外瑶林欲隐洲。
自有诗书可娱兴,不消更向剡中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溪边小斋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斋舍小巧玲珑,仿佛舟中一般,周围环境在晨光中呈现出素雅而凝重的华美。斋舍的清幽与明亮,不仅适宜静坐冥想,也让人安心地沉浸在寒冷的水流之中。风吹过屋檐,似乎掀起了一阵波浪;窗外的树木如同瑶池中的岛屿,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诗人自得其乐,认为无需再前往剡中(古代著名的山水胜地)游览,因为斋舍内外的景致已经足以满足他的诗情与雅兴。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想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意境。
不详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三十年前江汉上,清风潇洒共襟期。
折兰閒咏离骚赋,看竹频过孝感祠。
已幸两京重论旧,何堪万里又分岐。
故人相遇应相问,为道非才负圣时。
二十承官累策勋,腰间宝剑动星文。
老辞淮水归文水,閒谢青云向白云。
邻里应怀前学士,儿童争识旧将军。
芙蓉峰下沧洲曲,时采林芳与客分。
西昌城西松竹深,开轩幽绝坐繁阴。
常疑白昼起雷雨,还乐清夜闻璆琳。
一从蓟北淹羁旅,十载天涯思故林。
亦有茅堂傍东郭,白头南望最关心。
客舍馀春雨正繁,怜渠万里到柴门。
相看已是诸孙行,渐长能知大父恩。
共爱名驹轻道路,又逢新雁忆乡园。
松筠轩里遗书在,归约良朋更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