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洛道中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洛阳城畔风卷黄沙,每年的征衣都辜负了青春时光。
归乡之路忽然踏过杨柳树荫,春天已在芜菁花中绽放。
漫漫旅途无尽,车轮几度倾斜,牛羊吃饱后各自寻找家园。
人生的纷扰究竟为何,我在马上吟诗,夕阳又西下。

注释

风起沙:形容风大,尘土飞扬,沙漠地带常见景象。
征衫:出征或远行时穿的衣服。
芜菁花: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象征春天的到来。
倾毂:形容道路崎岖不平,车轮倾斜。
人生扰扰:形容人生的纷繁复杂和忙碌。
马上哦诗:骑在马上吟诗,表达诗人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归洛阳途中所见所感。首句"洛阳城边风起沙",以风沙起兴,暗示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荒凉。"征衫岁岁负年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衣衫已旧,岁月却无情地逝去。

"归途忽践杨柳影",诗人忽然看见路边的杨柳,春意盎然,提醒他春天已经来临,尽管自己还在奔波。"春事已到芜菁花"进一步点明季节,芜菁花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道路无穷几倾毂",描述了路途遥远,车轮几乎要翻覆,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牛羊既饱各知家"则以牛羊回家反衬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

最后两句"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诗人感叹人生的纷扰无常,只能在马背上吟诗消遣,时光匆匆,夕阳西下。整首诗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

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

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

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

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釐。

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

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

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

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

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

向来贪读书,闭户生白髭。

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

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

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

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

邵州正月风气殊,鹑尾之南更山坞。

昨日已见三月花,今夜还闻五更雨。

笺与天公一破颜,走避北狄趋南蛮。

梦到龙门听涧水,觉来檐溜正潺潺。

形式: 古风

正月十六日夜二绝(其一)

正月十六夜,竹篱田父家。

明月照树影,满山如龙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甘棠驿怀李德升席大光

破驿难并休,差池便薪水。

山川会心地,还思对君子。

道边千尺榕,午荫清且美。

极知非世用,我爱不能已。

东风吹南服,莽莽绿万里。

此地亦可耕,胡为茧予趾。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