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甲寅正月至吴文叟山庄

学士奔波方绕枝,隐者盘旋能避时。

萦纡三径襄枳棘,庇荫万木藏茅茨。

常时理棹去城远,先世卜筑无人知。

高山为屏开锦绣,清泉可鉴堆琉璃。

主人好德乡党敬,宾客来游邻里窥。

有田千亩何所羡,遗子一经常自期。

莫向清流歌考槃,须知好爵徒尔縻。

驱羊拾芥不难取,濯缨洗耳应复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求学之人在枝头奔波,隐士则盘旋以避世事纷扰。
曲折的小路围绕着丛生的枳棘,大树下隐藏着简陋的草屋。
常常远离城市划船出行,祖先选地筑屋却少人知晓。
高大的山峦如屏障般展开壮丽画卷,清澈的泉水像琉璃堆积一般明亮。
主人品德高尚,乡亲们尊敬有加,来访宾客也好奇邻居的风范。
拥有千亩田地已无他求,只愿留给子孙一份永恒的教诲。
不要在清澈的溪流旁歌唱归隐,要知道高贵的爵位只是束缚。
驱赶羊群捡拾芥菜并非难事,但洗涤心灵、摒弃尘俗更需深思。

注释

学士:求学之人。
奔波:忙碌奔波。
隐者:隐居的人。
盘旋:避开。
时:世事。
理棹:划船。
卜筑:选择并建造。
无人知:少有人知。
锦绣:壮丽画卷。
鉴:照见。
琉璃:透明宝石。
好德:品德高尚。
乡党:乡亲。
窥:偷看。
遗子:留给后代。
常自期:自我期望。
考槃:归隐。
徒尔縻:只是束缚。
驱羊拾芥:驱赶羊群捡拾芥菜。
濯缨洗耳:洗涤耳朵,比喻摒弃世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伋在南宋时期访问吴文叟山庄的情景。首联以“学士奔波”和“隐者盘旋”对比,暗示山庄主人既能保持隐逸又能应对世事。次联写山庄环境清幽,小径曲折,丛生着枳棘,却能庇护众多树木,显得宁静而深邃。第三联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选择清静之地的心境,山庄位置偏僻,少有人知。

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山庄如画的自然景观,山峦如锦绣,清泉如琉璃,反映出主人高尚的品德和乡邻的敬重。诗人感慨,即使拥有千亩良田,也比不上传承美德更为重要,他期望子孙能秉持良好的家风。

尾联以警句告诫,不要沉溺于田园生活,忽视了世俗的责任和功名,暗示出对仕途的理性思考。最后两句,诗人提醒人们即使面对简单的生活,也要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不忘洗尽尘埃,保持高洁。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描绘了山庄的美景,又寓含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道德追求和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31)

谢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药寮候洪景伯

十日元无两日晴,小园幽事最关情。

早披鹤氅看云出,晚踏渔舟趁月明。

夜雨洗来修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

野亭花径缘君埽,袅袅秋声动旆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孙仲举徽猷罢郡造朝

四月维夏天未暑,天台居民逃室处。

城中屦贵巷陌喧,城外号奴去村墅。

老癃扶杖少者趋,夫弃禾麻妇投杼。

肩随足蹑似同谋,色沮声低咸偶语。

使君高车挽不止,谁其嗣之保闾里。

攀辕卧辙岂留行,遮道填门宁足恃。

三江阻隔江水深,莫使江头有船舣。

我闻此语良足听,呼使来前陈本始。

吾州使君能静治,千里无虞安狱市。

澄之不清扰不浊,尽道使君心似水。

昔襦不足今裤馀,良药千金补疮痏。

黄屋近驻钱塘城,愿说政平并讼理。

从今更借二三年,增秩赐金书用玺。

我言此语尔未思,有大于此尔何知。

入为三公自故事,天台美称公是宜。

德泽但可施一州,润及九里宁独私。

携持却看祖道盛,送车百两多旌麾。

争先劝饮接殷勤,玉酒湛湛皆盈卮。

使君千觞亦未醉,更听小儒前致词。

嗟予待次七闽郡,法式规模知吏师。

忘年屈势待我厚,岁月易得今再期。

送公去郡情更恶,人送作郡知何时。

形式: 古风

恭谒台岳桐柏观纪事

拜恩散号在兹地,乘兴真游驾小车。

拥笏朝真香火罢,虚明庭院静无哗。

按图默记金声赋,意气直欲登仙槎。

龙渊三井液膏乳,琼台双阙飞云霞。

玉堂珠阁不可到,山灵勒回因念差。

金壶龙检世已远,五千漆字犹堪誇。

如今丹笔已漫漶,风日暴炙元无遮。

元公丰碑压千柱,择木小隶湮尘沙。

丈人巾屦青松下,道士瓯蚁随倾茶。

谓予读敕见陈请,州帖次第来幽遐。

了知君心弃符竹,不敢复献旌节花。

我今便欲老岩谷,亦不求枣大如瓜。

洗心脱然去尘累,不慕盛丽并纷华。

黄衣青藜或可遇,愿授竹简观聱牙。

人生信是行乐耳,岂复自慁同池蛙。

兹行已占平生胜,后来游观宁复加。

清兴不极尚忘返,长天日暮空咨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陪内翰尚书丈同到官梅亭会有他期先去情见乎辞

岁云暮矣物华催,江城风光著野梅。

东阁诗成将付与,南枝花发许追陪。

混冰落素应难久,姑雪欺春不并来。

谁为商量开细细,早教玉树映金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