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劫空田地自由身,眼绽无心典竺坟。
探讨正音谁可拟,调高终是遏行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侍者)在经历过世间沧桑后,获得自由之身,眼中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淡然。他专注于佛教正统教义(正音)的研究,无人能及其深度。他的修行之高,如同歌声直上云霄,却又能自我控制,不被世俗的浮华所动摇。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独特见解和高尚追求。智愚和尚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出世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录曲轮囷儿似痴,春风花鸟自忘机。
年来老大浑无用,一任丛林鼓是非。
石壁千寻势崄巇,下临寒玉浸蟾辉。
古今多少凭阑者,亲见干将到底稀。
堂前绿柳堂后槐,九夏轩窗清荫佳。
饮酒哦诗不解事,恬然飞爽游无怀。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