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六娘子下火

浮生三十二春秋,方始修行肯转头。

底事又随云雨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休休休,不用愁,聚散还同水上沤。

直饶寿得三十岁,不免输他这一筹。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聚散的主题。首句“浮生三十二春秋,方始修行肯转头”,开篇即以“浮生”二字点明人生短暂而虚幻的本质,三十二年春秋,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接着,“方始修行肯转头”则暗示在经历了这三十二年的生命历程后,开始寻求内心的修行与觉悟,试图从生活的表象中抽离,转向内心世界的探索。

“底事又随云雨去,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描绘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云雨的飘忽不定象征着世事的变幻莫测,而烟波浩渺的江面则给人以无限的忧愁与感慨,暗示了人们对于未来和命运的无力感。

“休休休,不用愁,聚散还同水上沤”,诗人在此处劝慰读者不必过于忧虑,因为人生的聚散就如同水面上的泡沫,终将消散无踪。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愁绪的化解,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接纳。

最后,“直饶寿得三十岁,不免输他这一筹”,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能够活到三十岁,也无法改变生命的本质和最终的结局。这句话是对生命有限性的直接揭示,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获得心灵的自由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无常与自我超越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丁忠训妻与女同下火

二十馀年寄此间,盖芜尘土翳朱颜。

今朝子母应相贺,且喜春来返故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魏先生下火

呜呼魏大和,为人性纯厚。

虽居陋巷中,箪瓢甘自守。

聚学训童蒙,束脩粗糊口。

岁晚好吾宗,悟世非长久。

临行嘱妻子,叮咛诫诸后。

不学老庄周,说葬成虚谬。

不学襄阳翁,与女争先后。

先生之意不如斯,欲效禅家破诸有。

四众云臻,柴薪已就。

虽然父子至亲,到此如何可救。

不须救,生前已付山僧手。

一枝红燄赠君行,看取神龟火里走。

形式: 古风

登云从禅师掩土

莫问青囊与紫囊,个中风水十分强。

青龙东去云头转,白虎西来山脚长。

江月松风皆旧物,绿苔芳草尽吾乡。

琉璃殿上无知识,木马泥牛暗断肠。

不问湘南潭北,休论坎短离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诸禅人散灰(其一)

言公心地最精专,曾学焦山一味禅。

今日落盆盛白骨,翻身重上谢郎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