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

总藏心剑事儒风,大道如今已浑同。

会致名津搜俊彦,是张愁网绊英雄。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

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涂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乃唐代诗人秦韬玉所作,名为《寄怀》。诗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

"总藏心剑事儒风,大道如今已浑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学说之精髓——即心中所藏之“剑”(比喻智慧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大道(天道、自然规律)的认同和顺应。这里的“浑同”意味着万物归于一,表明诗人对于儒家教化与自然法则间和谐统一的向往。

"会致名津搜俊彦,是张愁网绊英雄"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人才济济时代的渴望,以及对英雄人物被时世所束缚的忧虑。这里的“名津”指的是声名显赫之人,“搜俊彦”表达了对于优秀人才的寻觅,而“张愁网绊英雄”则形象地表现了才华横溢却不得展现的悲哀。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两句,是对历史上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和楚霸王(春秋时期楚国君主)的隐喻。苏秦以“合纵”之策助六国抗衡强秦,其智谋被封为国印,象征其功业深远;而楚霸王虽有武功,却因无官位无法得到应有的奖赏。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功绩的赞叹与同情。

"若使重生太平日, 也应回首哭涂穷"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和平时世的向往,以及如果能够重返那样的时代,会如何回顾现今困顿之境而感到悲哀。这里的“太平”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宁盛世,“应回首哭涂穷”则表达了对当下困境的无奈与哀叹。

秦韬玉此诗,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更透露出个人对于时代变迁、人才辈出的感慨,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

收录诗词(39)

秦韬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一作仲明,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 字:中明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 生卒年:882

相关古诗词

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

形式: 押[职]韵

宫词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秋残

又是秋残也,无聊意若何。

客程江外远,归思夜深多。

岘首飞黄叶,湘湄走白波。

仍闻汉都护,今岁合休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廖融处士南游

病卧瘴云间,莓苔渍竹关。

孤吟牛渚月,老忆洞庭山。

壮志潜消尽,淳风竟未还。

今朝忽相遇,执手一开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