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老乌栖栖飞且号,晨来枝上啄楮桃。

楮桃已空楮叶死,犹啄枯枝觅虫蚁。

老乌赋分何其贫,未啼已被邻公嗔。

吁嗟老乌不自知,墙头屋上纷成群。

吴中贵游重鹦鹉,千金远致能言语。

花底红绦郑袖擎,盘中碧果秦宫取。

天生灵物得人怜,过者须来鹦鹉边。

老乌事事无足录,人间犹传夜啼曲。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老乌忙碌地飞翔并鸣叫,清晨来到树枝上啄食楮桃。
楮桃已经空了,楮叶凋零,它还在啄着枯枝找寻虫蚁。
老乌的命运多么贫瘠,还没开始啼叫就被邻居责怪。
哎呀,老乌自己却不知晓,它们在墙头屋脊上成群结队。
在吴中的贵族圈,鹦鹉备受珍视,人们不惜千金买来能言善道的。
有人在花丛中展示着鹦鹉,郑袖般的手举着红色丝带,盘子里则是秦宫般的碧绿果实。
大自然的神奇生物得到人们的宠爱,路过的人们都聚集到鹦鹉身边。
关于老乌的故事无需一一记载,但它们夜晚的啼叫声在人间流传。

注释

栖栖:忙碌的样子。
啄:鸟儿用嘴取食。
楮桃:可能指某种果实。
赋分:命运或天分。
嗔:责怪或生气。
贵游:贵族阶层。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语的鸟。
红绦:红色的丝带。
郑袖:古代美女,此处比喻女子。
碧果:绿色的果实。
灵物:神奇或有灵性的生物。
夜啼曲:形容老乌夜间啼叫的传说或歌曲。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乌夜啼》,是宋代词人姜夔所作。诗人以老乌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老乌在清晨忙碌地寻找食物,尽管树上的楮桃已经空空如也,叶子也已凋零,它仍坚持不懈地啄食枯枝,寻找微小的虫蚁。这反映出老乌的生存境况之艰辛和命运的悲凉。

诗人感慨老乌的贫瘠生活,还未开始啼叫就被邻居嫌弃。接着,他通过对比,指出吴中富贵人家对能言善语的鹦鹉的宠爱,与老乌的被忽视形成鲜明对照。老乌虽然天生灵性,却未能得到人们的同等关注,只能在墙头屋上孤独地生活。

最后,诗人提到吴中贵游对鹦鹉的喜爱,暗示了社会对美丽外表和才艺的崇尚,而老乌则因为平凡无奇而被遗忘。然而,即便如此,老乌的故事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成为一首夜啼曲,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乌鸦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收录诗词(283)

姜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字:尧章
  • 号:白石道人
  • 籍贯: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 生卒年:kuí](1154年—1221年

相关古诗词

余居苕溪上,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予曰:白石道人且以诗见畀。其词曰:“人间官爵似摴蒱,采到枯松亦大夫。白石道人新拜号,断无缴驳任称呼。”予以长句报贶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仙人食罢腹便便,七十二峰生肺肝。

真祖只在南山南,我欲从之不惮远。

无方煮石何由软,佳名锡我何敢辞。

但愁自此长苦饥,囊中只有转庵诗。

便当掬水三咽之。

形式: 古风

丁巳七月望湖上书事

白天碎碎如拆绵,黑天昧昧如陈玄。

白黑破处青天出,海月飞来光尚湿。

是夜太史奏月蚀,三家各自矜算术。

或云七分或食既,或云食昼不在夕。

上令御史登吴山,下视海门监月出。

年来历失无人修,三家之说谁为优。

乍如破镜光炯炯,渐若小儿初食饼。

时方下令严禁铜,破镜何为来海东。

天边有饼不可食,闻说饥民满淮北。

是镜是饼且勿论,须臾还我黄金盆。

金盆当空四山静,平波倒浸云天影。

下连八表共此光,上接银河通一冷。

御史归家太史眠,人间不闻钟鼓传。

白石道人呼钓船,一瓢欲酌湖中天。

荷叶摆头君睡去,西风急送敲窗句。

形式: 古风

送陈敬甫

十年所闻溢吾耳,去年诵君书一纸。

古人三语得奇士,况此磊落数百字。

相逢千岩万壑里,有客如君请兄事。

才高自古人所忌,论高不售反惊世。

好诗取客如劵?,我无三者犹至是。

如君之贫不可避,如君之贫不可避,呼舟径度寒潮外。

形式: 古风

生云轩

在山长与云同斋,出山忆云云不来。

千金买得太湖石,数峰相对寒崔嵬。

朝来忽觉青苔湿,叆叆如炊石间出。

白云何处不相逢,却怪年年枉相忆。

王郎胸中横一丘,在山出山云与游。

更呼白石老居士,来倚云根吟七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