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篇答赠钱君德夫

啸蹙风云悲下雨,丈夫自是人中虎。

骂座曾喧丞相筵,槌鼓终埋江夏土。

南州有士气不羁,应科赴召靡不为。

闱中幕下岂所志,有托而逃世莫知。

西河高士双眼碧,阅人多矣金在石。

独许文章可将兵,到处降旗出城壁。

渭也闻之笑开口,渭才敢望诸君后。

小技元羞执戟人,雄心自按调鹰手。

古来学道知者希,今世谁论是与非。

啸歌本是舒孤抱,文字翻为触祸机。

君不见,沈锦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徐渭以"啸蹙风云悲下雨"开篇,展现出人物的威猛气势和悲壮情感。接下来通过"丈夫自是人中虎"和"骂座曾喧丞相筵",刻画出这位人物的不拘小节和直言敢言,显示出其非凡的胆识。

"槌鼓终埋江夏土"暗示了人物的结局,可能是指他因直言而遭遇不幸。接着描述南州士人的普遍精神风貌,他们积极应试,但内心并不满足于科举之路,"有托而逃世莫知"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的追求。

"西河高士双眼碧,阅人多矣金在石"赞美了一位眼光独到的高人,他欣赏诗人的文采,认为可以凭借文章平定天下。诗人自谦"渭也闻之笑开口,渭才敢望诸君后",表示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仍不敢自比于这些前辈。

"小技元羞执戟人,雄心自按调鹰手"表明诗人对自己的文学才能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流露出不甘平凡的雄心壮志。最后,诗人感慨"古来学道知者希,今世谁论是与非",揭示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啸歌文字可能带来的祸患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述,塑造了一个有才华、有抱负但又深感世事艰难的文人形象,展现了徐渭独特的个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石门篇赠邵大佩

君不见邵大佩,家住石门天所买。

两峰挟汉扶太阳,十里为波到沧海。

见君四明西郭外,主人楼居清水带。

一夜高论悬河流,四壁古文蠹鱼坏。

却说邵君赤城客,挟策从师岁三改。

绿袖青衿美少年,骑龙策凤专相待。

邵君敛衿如欲前,自言家住石门边。

仙人不去桃花洞,霞气时流芳草筵。

须臾抱笔加我手,邀我题诗进我酒。

形式: 古风

赋得百岁萱花为某母寿

二十年前转眼事,忆共郎君醉城市。

阿母烹鸡续夜筵,夜深烛短天如水。

我母当时亦不嗔,郎君过我亦主人。

两家酣醉无日夜,坛愁瓮怨杯生菌。

只今白首二十载,我母不在尔母在。

八十重逢生日来,双扉况复门庭改。

我今破网未番然,两翅犹在弹丸边。

郎君长寄书一纸,阿母多应赞一言。

上寿谁人姓张者,图里萱花长不谢。

阿母但办好齿牙,百岁筵前嚼甘蔗。

形式: 古风

天坛

张公当时骑白雀,下与高皇共斟酌。

一从九鼎向幽燕,碧坛空锁琉璃斮。

古松旧柏黑成迷,绿瓦从中一雉飞。

杨雄不得陪郊祀,空忆当年执戟时。

龙驹远自施罗来,开平巳死无人骑。

却付羽林谁健儿,压沙五石缓其蹄。

真人雄心老更雄,月中自控赴斋宫。

四十八卫万马中,一尘不动五里风。

黄柏太苦蔗太甘,盛时文字忌新尖。

当时作颂卑枚马,付与金华宋景濂。

形式: 古风

十六夜踏灯与璩仲玉王新甫饮于大中桥之西楼

树枝画月千条弦,十五不圆十六圆。

挂向酒楼檐外边,南市好灯值底钱。

大中桥上游人坐,不饮空教今夜过。

红脂在口香在楼,那能一个到垆头。

青衫白马无聊甚,望断黄金小钿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