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
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与享受。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天野外的景象,日光洒落于广阔的田野之上,给人以温暖而明亮的感觉;溪水清澈见底,流淌不息,显得生机勃勃。
"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渚蒲即是水中的藻类植物,它们随处可见,显示出自然环境的丰富与和谐;村道蜿蜒曲折,每到一户人家便自然形成,这不仅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亲切感受。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 披衣即是穿上衣服的意思,诗人习惯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轻松地生活;"漉酒"则是一种古代酿造酒的方法,意味着诗人的日子过得悠然自得,无忧无虑。
"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心境的清净,他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即使身体多病,但心灵上的释然让他感到身心都异常的轻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净化与宁静。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
近识峨眉老,知予懒是真。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脩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