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隋氏造宫阙,峨峨倚云烟。

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

秦兵半夜来,烈火焚高台。

万人聚筋血,一旦为尘埃。

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

但问哭陵人,秋草没来久。

形式: 古风

翻译

隋朝建造宫殿,高耸入云仿佛仙境。
搜集奇材遍四海,规划规模欲传承千载。
秦兵半夜突袭,熊熊大火焚烧华丽高台。
无数人流血牺牲,瞬间化为尘土消散。
你可看那汴河两岸,依旧提起隋代的垂柳。
只询问那些哭吊陵墓的人,隋朝遗迹已被秋草深深覆盖,岁月已久。

注释

隋氏:指隋朝。
宫阙:宫殿。
峨峨:高大巍峨。
倚:依靠。
云烟:云雾。
搜奇:搜集奇异之材。
竭:尽全力。
四海:全国各地。
立制:制定规划。
谋千年:考虑长远千年。
秦兵:秦朝军队。
半夜来:突然来袭。
烈火:熊熊大火。
高台:宫殿的高台。
万人:众多的人。
筋血:力气和鲜血。
一旦:忽然之间。
尘埃:尘土。
汴河路:汴河两岸的道路。
尚说:仍然有人说起。
隋家柳:隋代留下的柳树。
哭陵人:哭泣陵墓的人。
秋草:秋季的草。
没来久:已经很久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辉煌到毁灭的宏大场景,通过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繁华与现实毁灭之间反差的感慨。

"隋氏造宫阙,峨峨倚云烟。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 这几句描写了隋朝建造宏伟宫殿的情景,其气势恢弘,似乎要直抵云端。同时,这也反映出隋朝在政治、经济上的雄心勃勃,意图长久。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是另一番景象:"秦兵半夜来,烈火焚高台。" 这里直接切入到隋末的混乱局势,秦兵突袭,宫殿被焚,这强烈的对比展示了权力的脆弱和历史变迁。

随后的两句则深化了这种毁灭感:"万人聚筋血,一旦为尘埃。" 这里强调的是无数人的努力与牺牲,终究化作尘土,这不仅是对隋朝命运的写照,也是对人类历史努力与成就最终归于虚无的深刻感慨。

最后两句转向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和回忆:"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 这里的"汴河路"可能是指隋唐时期的一条重要水道,而"隋家柳"则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美好。

"但问哭陵人,秋草没来久。" 这里提到的"哭陵人"可能是指为过往历史悲伤而泣的人,而"秋草"则是一种常见的意象,用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隋朝兴衰史实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繁华落尽的深沉感慨,以及对人类努力与成就最终无常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25)

李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 字:不详
  •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约80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醉中赠崔膺

与君兄弟匡岭故,与君相逢扬子渡。

白浪南分吴塞云,绿杨深入隋宫路。

隋家文物今虽改,舞馆歌台基尚在。

炀帝陵边草木深,汴河流水空归海。

古今悠悠人自别,此地繁华终未歇。

大道青楼夹翠烟,琼墀绣帐开明月。

与君一言两相许,外舍形骸中尔女。

扬州歌酒不可追,洛神映箔湘妃语。

白马黄金为身置,谁能独羡他人醉。

暂到香炉一夕间,能展愁眉百世事。

君看白日光如箭,一度别来颜色变。

早谋侯印佩腰间,莫遣看花鬓如霰。

形式: 古风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

翠壁开天池,青崖列云树。

冰容不可状,杳若清河雾。

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

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

偶因从吏役,远到冥栖处。

松月想旧山,烟霞了如故。

未遑鍊金鼎,日觉容光暮。

万虑随境生,何由返真素。

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

回首望重重,无期挹风驭。

形式: 古风

濉阳行

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

此地新经杀戮来,墟落无烟空碎瓦。

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

愁心翻覆梦难成,病仆呻吟呼不起。

泗水三千招义军,本是征战邀殊勋。

十年麾下蓄壮气,一朝此地为愁人。

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

早晚东风的发生,古堤春草年年绿。

形式: 古风

赠苏小

地人仙人家洛浦,闻道新年年十五。

巧转明眸双剑连,开妆一面千花吐。

流苏帐,云母屏,碧罗作卷花亭亭。

昆崙阿母暗钩引,东海麻姑投姓名。

梭能织诗筝解语,鸳鸯难称烟波侣。

偶逢曼倩巧言词,不觉投花忽相许。

自言夫婿心不骨,黄金买笑轻侯王。

掌中看舞腰欲断,暗里听歌愁满堂。

莫学为云去无迹,巫山高高接天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