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三)》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思乡的凄美画面。
首句“新月娟娟孕绮霞”,以新月与绮霞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新月的娟秀与绮霞的绚烂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某种美好而又稍纵即逝的景象。
“征鸿贴贴下平沙”一句,将视线转向广阔的平沙之上,征鸿(远行的大雁)缓缓降落,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壮丽,也暗含了游子离乡背井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已凉天气好思家”则直接点明了主题——秋夜的凉意激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好”字,不仅表达了天气的宜人,更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的渴望与向往。
接下来,“怅望银河空渡鹊,厌听金井乱啼鸦”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乡之情。诗人望着银河,却只能看到孤零零的喜鹊飞过,银河的辽阔与喜鹊的孤单形成对比,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厌听金井乱啼鸦”则通过描写夜晚金井边乌鸦的啼叫,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宁静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不适应和厌倦。
最后,“梦魂寻不到天涯”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试图在梦中寻找回家的路,但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抵达那遥远的故乡,这不仅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最纯粹、最深切的思乡之情的深刻揭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乡之感的秋夜图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现实境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