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长久地感谢椒房的恩惠,却终究是个命运坎坷之人。
怎能让如兰似蕙的清雅品质,反而亲近严寒和霜雪。
脸颊上脂粉匀净但色泽淡薄,妆容残破更显忧愁深重。
因此可知,我在关北的夜晚,无缘享受汉南的春天。
眼中的泪水在胡月下残留,轻薄的衣物沾满洛城的风尘。
琵琶声声凄凉,让路边的人听了都感到悲伤。

注释

长谢:长久地感谢。
椒房:古代后宫中的一种香草,借指皇后。
薄命:命运不好,寿命短。
兰蕙质:比喻高洁的品质。
雪霜亲:形容环境恶劣。
脸腻匀脂浅:形容女子妆容精致但面色苍白。
促恨颦:愁眉紧锁,表示愁绪深重。
关北:泛指北方地区。
汉南:指南方地区。
红泪:眼泪。
胡月:指异域或边疆的月亮。
轻衣半洛尘:轻薄的衣物沾染了洛阳的尘土。
琵琶凄切语:悲凉的琵琶声。
愁杀:极度使...悲伤。
路傍人:路边的行人。

鉴赏

这首《昭君怨》是宋代诗人郑樵所作,以王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为题材,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深深同情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昭君从宫中的椒房草逐渐凋零,象征其宫廷生活的结束,到最终成为薄命之身,展现了她的不幸遭遇。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这两句直接点明了昭君的悲剧命运,暗示了她离开繁华宫殿后的孤寂与无奈。接下来的"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将昭君比作高洁的兰花和蕙草,却被迫与严寒的雪霜为伍,进一步强调了她的不幸。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通过对昭君容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妆容的憔悴和内心的哀愁。"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昭君身处寒冷的边关,无法享受到温暖的江南春色,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和命运的不公。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用红泪和胡月、轻衣和洛尘的对比,形象地刻画了昭君在异域的孤独和飘零。最后两句"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通过琵琶声的凄凉,渲染了昭君的离愁别绪,也触动了旁观者的悲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昭君形象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她从宫廷到塞外的转变,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哀怨和无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60)

郑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官似冯唐能老去,节如苏武不生还。

形式:

入涿州

饮马桑乾流水浑,燕山未晚已黄昏。

衣襟犹带长安酒,不分江湖浣旧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三月

三月江南梅子青,春游已过画船横。

酒怀索寞人初倦,已喜金杯弄水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上朝

秋风御路冠盖满,晓月画楼钟鼓迟。

卧听传呼丞相入,可怜正是上朝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