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其一)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

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长日闲置的长柄灯,秋天过后的团扇都显得无用。
感叹时光荏苒,我却并无他能,五年间在水乡度过,如今又逢新春。

注释

长檠:长柄灯。
昼:白天。
知无用:显得无用。
团扇:圆形扇子。
经秋:度过秋天。
叹已陈:感叹已过时。
我独:唯独我。
不才:没有才能。
端有似:正像。
五年:五年时间。
泽国:水乡。
又逢春:又逢春天。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再用前韵(其一)》。从诗句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未被发挥和利用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和个人才华难以施展的无奈。

首句“长檠当昼知无用”中的“长檠”,通常指的是古代官员手持的仪仗之一种,用来表示身份的地位。在这里,诗人将其比喻为自己未被使用的才华。昼,即白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才华未被发掘的无用感。

“团扇经秋叹已陈”中的“团扇”,指的是圆形的扇子,是夏日常用的物品。诗人借此比喻自己的才华,如同过时的团扇,已经不再适用,即便是到了秋天,也只能感叹其已经过时。

第三句“我独不才端有似”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他觉得自己虽然也有才能,但都还停留在较高的标准上,没有真正被展现出来。

最后一句“五年泽国又逢春”,这里的“五年”,可能是时间长度的泛指,而非特定数字。诗人通过这个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能够得到滋润(泽国)的美好愿望,并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所作为。

总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才华未被发现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的渴望。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

檐下飞云若可呼,树头岩影暗浮图。

不知人世路多少,只见前山似覆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再和见示绝句

一阶春雨两檐风,冷枕青灯睡未浓。

欲断新篇无好语,喜君消息到黄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同坐客赋席上牡丹酴醾海棠(其三)

胭脂着雨弄馀妍,力挽春晖上舞筵。

谁道捲纱红映肉,杜陵正欲补遗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同坐客赋席上牡丹酴醾海棠(其二)

珊瑚碧树小明月,散作人间无尽香。

伏雨阑风浑不惜,为君高处踞胡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