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造次欲安嗟孰是,参前无物若为书。
萧条此意人谁问,兴废由来命也与。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杨时的作品,名为《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四)》。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自我安慰的情感。
"造次欲安嗟孰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安定下来,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状态的心情。"嗟"字表达了一种叹息和无奈。"孰是"是一个疑问词,用来表示对某种事情的不确定性。
"参前无物若为书",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古代的参星,它在天空中移动,但又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东西,就像手头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有的话,也只如同握有一本书。在这里,"参"字和"书"字都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萧条此意人谁问",诗人继续表达自己的寂寞心情。"萧条"形容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而"此意"则指诗人的这种心境。"人谁问"表明这种心情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询问。
"兴废由来命也与",最后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心态。"兴废"指的是事物的兴盛与衰败,而"由来"则意味着这是长久以来的情况。"命也与"则是说这些都是命中注定,与人的意志无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无助和宿命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不详
八荒同宇混车书,一视那知更有渠。
凭轼自应由砥道,径蹊无处问归与。
圣门事业学须彊,俚耳从来笑折杨。
诡遇得禽非我事,但知无有是吾乡。
盈科日进几时休,到海方能止众流。
只恐达多狂未歇,坐驰还爱镜中头。
画前有易方知易,历上求玄恐未玄。
白首纷如成底事,蠹鱼徒自老青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