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二)

八荒同宇混车书,一视那知更有渠。

凭轼自应由砥道,径蹊无处问归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广袤的大地如同一个大家庭,各种文化交融共存,
看待万物平等,谁能想到还有其他不同的道路呢。

注释

八荒:指广阔的天地,古代称东方为苍,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合称五方,再加上上下四方,称为八荒。
宇:宇宙,天地间的一切。
混:混合,交融。
车书:古代用来比喻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车象征交通,书象征知识。
那知:哪里知道,表示出乎意料。
渠:代词,这里指代其他的道路或途径。
凭轼:靠着车轼,古人乘车时常用手扶轼以示敬意,也常借此表达思考或感慨。
砥道:磨砺的道路,比喻艰难的、需要不断努力的途径。
径蹊:小路,小径。
无处问归与:找不到回家的路,比喻迷失方向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我警策的情怀。开篇“八荒同宇混车书,一视那知更有渠”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天地万物比作同在一辆车中,表达了一种包容并蓄的胸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这里的“八荒”指的是宇宙的边际,“混车书”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皆在一个境界中。

接着“凭轼自应由砥道,径蹊无处问归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不移。这里的“凭轼”是依靠车轴,“自应”则意味着自然而然,“由砥道”暗示了一种磨炼和提升。最后,“径蹊无处问归与”强调了对修行路径的执着追求,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精神追求毫不动摇。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万物的观照以及个人精神修为的坚持,展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五)

圣门事业学须彊,俚耳从来笑折杨。

诡遇得禽非我事,但知无有是吾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六)

盈科日进几时休,到海方能止众流。

只恐达多狂未歇,坐驰还爱镜中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一)

画前有易方知易,历上求玄恐未玄。

白首纷如成底事,蠹鱼徒自老青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夜雨

似闻疏雨打篷声,枕上悠扬梦半醒。

明日觉来浑不记,隔船相语过前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