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八荒同宇混车书,一视那知更有渠。
凭轼自应由砥道,径蹊无处问归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我警策的情怀。开篇“八荒同宇混车书,一视那知更有渠”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天地万物比作同在一辆车中,表达了一种包容并蓄的胸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这里的“八荒”指的是宇宙的边际,“混车书”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皆在一个境界中。
接着“凭轼自应由砥道,径蹊无处问归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不移。这里的“凭轼”是依靠车轴,“自应”则意味着自然而然,“由砥道”暗示了一种磨炼和提升。最后,“径蹊无处问归与”强调了对修行路径的执着追求,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精神追求毫不动摇。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万物的观照以及个人精神修为的坚持,展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精神境界。
不详
圣门事业学须彊,俚耳从来笑折杨。
诡遇得禽非我事,但知无有是吾乡。
盈科日进几时休,到海方能止众流。
只恐达多狂未歇,坐驰还爱镜中头。
画前有易方知易,历上求玄恐未玄。
白首纷如成底事,蠹鱼徒自老青编。
似闻疏雨打篷声,枕上悠扬梦半醒。
明日觉来浑不记,隔船相语过前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