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县怀古

兔葵燕麦撼春风,废址颓垣古县封。

聚落已迁江上去,隔林已旧雨三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翻译

兔子的葵菜和燕麦在春风中摇曳,废弃的房屋和城墙依然封存着古老的县界。
村落已经迁移到江的上游,隔着树林遥望,只见那三座山峰历历在目,仿佛旧时的雨痕犹在。

注释

兔葵燕麦:形容春天田野中的植物,兔葵是一种野菜,燕麦是农作物,象征着乡村景象。
废址颓垣:废弃的房屋和城墙,指过去的遗迹。
古县封: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被封闭保护的历史区域。
聚落已迁:村落已经搬迁到别处。
江上去:指河流的上游方向。
隔林:隔着树林。
旧雨三峰:比喻远处的山峰,旧雨可能指过去的风雨痕迹,也可能象征历史的沉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废弃的古县风光,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迹凋敝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哀伤。开篇“兔葵燕麦撼春风”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早春时节,野草纷飞、燕麦随风摇曳的情景,既映衬出了季节更迭,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荒凉气息。

“废址颓垣古县封”则直接指向古老县城的遗迹与断壁,传递出一份历史的沉重感。这里,“废址”、“颓垣”等字眼,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经繁华如今已成废墟的情形。

接下来的“聚落已迁江上去,隔林已旧雨三峰”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人间的变迁与自然景观的联系。聚落的迁徙和江水的流动,不仅是空间位置上的变化,更隐喻着时间流逝中人们生活轨迹的改变。而“隔林已旧雨三峰”则增添了一层幽深的意境,既有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有现实中的孤寂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遗迹的描摹,抒写了诗人对于昔日繁华、今日荒凉的复杂情感。语言质朴而不失意境深远,是一篇充满怀旧色彩和历史厚重感的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131)

阮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 籍贯: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
  • 生卒年: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晓发上高

城外斜溪踏水过,不沿危磴却扪萝。

明朝又入宜春去,想近湖湘山更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郴江百咏(其九)三怀堂

东京吏治孰称循,范晔才书十二人。

前日桂阳三太守,许谁来此继芳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郴江百咏(其二)上仙阁

曲槛危梯紫翠中,苏仙宅畔古城东。

不须更著登山屐,万岫千峰一日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郴江百咏(其八十二)久留冈

颍人间欲问郴人,卫飒如何似寇恂。

只恐当时遮道者,不应皆是惜留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