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高四十子昂诗卷

我有潇湘泪,还供阊阖愁。

故人过我窗灯下,谓言客子宜悲秋。

往体格律乍相视,久矣揉练几百过。

不然何以解能云,是中不放客愁破。

文字能自达,何处有富贵。

莫爱离骚亡国音,学乎大雅则知未。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心中满含着湘江的哀愁,这愁绪又增添了宫门的忧郁。
老朋友在窗下灯影中经过,对我说旅人应为秋天而悲伤。
过去的诗作结构和韵律初次相遇,我已经反复推敲修改过无数遍。
否则怎能抒发如此深沉的情感,这诗中不允许旅人的愁苦消散。
文字能够直接表达情感,哪里还需要追求富贵。
不要沉溺于失国之音《离骚》,学习高雅的诗篇才能明白更多。

注释

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代指诗人的情感。
阊阖:古代宫门,象征皇城或朝廷。
客子:指诗人自己,寓居他乡的人。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常用来象征忧国之情。
大雅:指高尚的诗歌,如《诗经》中的雅颂部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谢高四十子昂诗卷》。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来访时的情感交流,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理解。诗人提到自己心中充满“潇湘泪”和“阊阖愁”,暗示了内心的忧郁和思虑。当朋友在窗灯下共叙时,朋友认为旅人应感伤于秋天,这触动了诗人的共鸣。

诗人接着反思自己的诗歌创作,强调其文字表达力,认为唯有通过诗歌,才能真正传达内心深处的愁绪,文字的力量超越了世俗的富贵观念。他劝诫朋友不要沉溺于“离骚”般的亡国之音,而应该学习更高雅的文学风格,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文学的执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谢程致道监丞以秋夜直舍二诗相视并简苏在廷少监

秋风虽云高,不到建章宫。

巨丽发妙思,翰墨争豪雄。

移子范舟兴,入此潘庐中。

诗成到谁手,茧面丝发翁。

岂不怜此老,气薾志亦穷。

聊以壮观之,行潦落长虹。

低头谩漠北,攘臂徒辽东。

自娱蓬蒿兴,敢傍圭璧丛。

清时难但已,有感如霜钟。

慎莫视苏子,是更得家风。

形式: 古风

谢蕴文水仙花

飘零尘俗客,再见水仙花。

清芬二十载,饶杀兰杜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趋延安过野猪岭

堑峭十月寒,一步不得整。

如何骑鲸客,来度野猪岭。

遥语谢康乐,尔辈易清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趋府马上悠然思陈无己三兄成诗寄之

瓦釜毁未弃,黄钟幸且存。

于焉正律吕,谁为到昆崙。

相思出苦泪,东汉太丘孙。

闻之在徐州,无衣出柴门。

亦赋乞食诗,饥疮故拙言。

靖节非此夫,如似校静喧。

顑颔不悲伤,自知美兰荪。

龙伸能蛇屈,土不蚀玙璠。

鲂鱮书懒寄,天公笺可论。

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

明光出须臾,一破万古昏。

苍生讫康济,坐觉君子尊。

净尽城上乌,变化北溟鲲。

岂但喜囚冠,故亦慰累魂。

我既美子志,为子尽婵媛。

吾曹宁饿死,终肯傍祭墦。

孔明与荀贾,岂不共中原。

崎岖入巴蜀,雅志正本根。

柳子一失此,罗池为鬼冤。

问讯寄此辞,饱腹何时扪。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