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龟山先生此日不再得吟示学者

农夫雨耕陇,蚕妇乾采桑。

雨旸各有为,节物悬彼苍。

怀哉衣与食,宵昼恤流光。

矧伊丈夫子,人道立阴阳。

独禀造物秀,生而射四方。

行行少且壮,发硎试光芒。

勤心追往哲,所用何不臧。

神圣非绝级,虑以斤斧戕。

千金握抟黍,拱璧尘秕糠。

生不蟪蛄值,死与狐狸藏。

岂无婉娈时,朱颜斗春芳。

花月玩朝夕,膂力误方刚。

哲人惊拊髀,中夜起徬徨。

日昃不再中,发短不可长。

决此须臾命,刺虎奋卞庄。

万法持一心,三复慎独章。

六籍无真诀,猿狙浪登场。

亦有朱与翟,食人肆犬羊。

尼父援空空,颜生诬坐忘。

遂令西方教,乘虚逞雄强。

龂龂洙泗间,闽洛一苇航。

中启龟山氏,后先秩天常。

乾愓指心法,致儆荒与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道丧复千载,吾与点也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宗周创作,名为《和杨龟山先生此日不再得吟示学者》。全诗通过描绘农夫雨耕、蚕妇干采的场景,引出对人生价值、时间紧迫以及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描述了农夫在雨中的辛勤耕作和蚕妇在烈日下采摘桑叶的情景,以此象征着人生的劳苦与艰辛。接着,诗人提出“雨旸各有为,节物悬彼苍”,强调自然规律与人生节奏的对应,暗示着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随后,诗人转向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讨,指出人作为天地间独特存在,应当追求智慧与道德的完善。他提醒人们,年轻时应勤奋学习,效仿古代圣贤,珍惜时光,避免年老后悔。诗中引用“日昃不再中,发短不可长”来强调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呼吁学者们坚守正道,反对那些以虚假的道德观念欺骗他人的人。他引用孔子和颜回的例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伪善现象。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社会道德的强烈关注。

收录诗词(111)

刘宗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怀李懋明兼呈王止敬

去年李公初罢官,今年复起行省垣。

横金作翰何桓桓,淮阳不薄都尉权。

出入中外羡才难,胡公不投磻溪竿。

自言臣故从长安,奉职无状乌台端。

城狐社鼠恣般般,一日怏怏归挂冠。

青螺白鹭秋漫漫,心怀报国犹辛酸。

东西南北敢辞艰,会逢王公解浙鞍。

颇言世路多巑岏,时乎感慨心愈閒。

相与怡然乐考槃,君恩浩浩天地宽。

形式: 古风

题百福衣

众法合成婴儿衣。一法不解婴儿机。

出声喤喤孩且啼。为儿说法知良知。

长则学为裘与箕。

形式: 古风

吴兴道中

吴楚东南胜,凭虚揽洞庭。

村村桑柘沃,岸岸荻芦青。

子夜传孤唱,清流逐断萍。

百年看意气,都付画溪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酬昆崙叔劝驾

何似蒹葭招隐篇,清饥如病兀如禅。

东山久卧看儿辈,北极新班误壮年。

止合一鸣声已默,不闻三献足犹全。

相逢若问桃源路,为报人间别有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