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刘景文左藏

我老诗坛仆鼓旗,借君佳句发良时。

但空贺监杯中物,莫示孙郎帐下儿。

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

故应好语如爬痒,有味难名只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在老诗坛上擂鼓挥旗,借助你的优美诗句开启美好的时光。
只能为空怀贺监的酒杯祝贺,不要让孙郎帐下的年轻人看到。
夜晚的烛光催促着诗歌创作,金色的烛泪落下,秋天的花香浸润着帽子,增添诗意。
所以,好的言辞就像挠到痒处,那种美妙难以言表,只有自己能体会。

注释

仆鼓旗:比喻在诗坛上活跃,引领风骚。
佳句:优美的诗句。
贺监:贺知章,唐代诗人,以饮酒著称。
孙郎帐下儿:暗指年轻诗人,可能指孙权帐下的才子。
金烬落:形容夜晚烛火燃烧后的金色烛灰。
秋芳压帽:秋天的花香浓郁,仿佛压在帽檐上。
爬痒:比喻言辞切中要害,让人感到舒畅。
有味难名:意味深长,难以用言语表达。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和诗歌创作的情趣。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作者在文艺上的造诣。

开篇“我老诗坛仆鼓旗,借君佳句发良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岁已高,但仍然热衷于诗歌的执着,以及对友人美好诗句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的“鼓旗”是指在文坛上的活跃形象,“借君佳句”则显示了苏轼与刘景文之间文学交流的情谊。

接着,“但空贺监杯中物,莫示孙郎帐下儿”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衬托手中的酒和隐秘的私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些事情不愿公开表露、保持个人空间的微妙心理。

“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则描绘了一幅夜晚写作的情景。昏黄的烛光下,诗人的思绪如同飘落的金烬般飞扬,而秋天特有的清新气息与露水混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淡雅而又不失深沉的意境。

最后,“故应好语如爬痒,有味难名只自知”这两句诗,则是对美好的语言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抒发。就像抓挠到痒处的舒适,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只能自己品味其中滋味。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透露出他对于人生、友情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坐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为问从军真乐不?书来粗遣故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丈嗜石,故以遗其子子明学士,子明有诗,次韵

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

法供坐令微物重,色难归致孝心纯。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

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挥扇自宁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钱越州见寄

莫将牛弩射羊群,卧治何妨昼掩门。

稍喜使君无疾病,时因送客见车轓。

搔头白发秋无数,闭眼丹田夜自存。

欲息波澜须引去,吾侪岂独坐多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

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

累累弹丸间,琐细或珠琲。

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

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

倘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