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

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

累累弹丸间,琐细或珠琲。

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

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

倘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形式: 古风

翻译

蓬莱海上的山峰,洁白如玉,颜色永不改变。
它孤零零地扎根于波涛之中,仿佛骨头般坚硬,有被风雨侵蚀的痕迹。
阳侯的力量冲击着山峰,阴暗的火焰闪烁出光芒。
大小如同弹丸的石头间,藏着琐碎而珍贵的宝石。
世间万物皆如泡沫,真实与虚幻究竟何在?
我带着这块石头归来,袖中仿佛拥有了整个东海。
慈祥的老者目光如海,看透了天地间的宏大。
将它置于盆中,每日与山海相伴。
到了明年,菖蒲的根蔓会缠绕在石头上,难以解开。
如果能生长出蟠桃,那等待的日子也并非遥不可及。

注释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
玉立:形容山峰洁白如玉,挺拔矗立。
孤根:独立的根部。
滔天:形容波涛汹涌。
阳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阴火:象征神秘的暗中力量。
累累:形容众多。
琐细:形容事物细小。
阎浮:佛教用语,指人间。
蟠桃:神话中的长生不老果。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和王定基移文》,其中描绘了蓬莱山峰巍峨不变的景象,以及对自然奇石与海浪相互作用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及“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力量与美丽的赞叹。同时,通过“累累弹丸间,琐细或珠琲”一句,展现了对石头经过岁月洗礼后圆滑质感的细腻描绘。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提到将这些石头带回去,并放在盆盎中,与山海相对。通过“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和“倘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与无尽可能性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苏轼特有的哲学思考——即通过观察自然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

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

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

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

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

欲欢在一醉,常恐樽中乾。

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

但恐千仞雀,匆匆发虚弹。

迨子闲暇时,种子田中丹。

一朝涉世故,空腹容欺谩。

我顷在东坡,秋菊为夕餐。

永愧坡间人,布褐为我完。

雪堂初覆瓦,上簟无下莞。

时时亦设客,每醉筒辄殚。

一笑便倾倒,五年得轻安。

公子岂我徒,衣钵传一箪。

定非郊与岛,笔势江河宽。

悲吟古寺中,穿帷雪漫漫。

他年记此味,芋火对懒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邓宗古还乡

广汉有姜子,孝弟行里闾。

赤眉虽豺虎,弛兵过其墟。

至今空清泉,无复双鲤鱼。

南郑有李合,妙得甘公书。

夜坐指流星,惊倒两使车。

抱关不肯仕,布褐蒙璠玙。

西南固多士,君得二子馀。

凛凛忠文公,搜士及樵渔。

涧溪有幽讨,蘋芷真嘉蔬。

岁晚终不食,心恻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心字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

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

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

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

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

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

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

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其一)

彭城初识子,照眼白而长。

异梦成先兆,清言得未尝。

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

咄咄真相逼,诸生敢雁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