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行五岭下

天地忽昼晦,四山泼墨浓。

而我行其间,宛如所翁龙。

大风吹倒人,欲避无所容。

有翼不得张,狂走急雨中。

数里乃一息,如出鲛人宫。

老树道边拜,疑我行雨工。

过午上五岭,攀缘入青空。

仰视万山巅,有气如炊笼。

下视田间白,云此锄田农。

兹行岂不苦,奇观亦已雄。

惜哉如此山,不与晓景逢。

不晓韩吏部,登华哭途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中行走在五岭之间的独特经历。首句“天地忽昼晦,四山泼墨浓”以夸张的手法写出骤雨突降,天色昏暗,周围的山峦仿佛被墨汁染黑的景象。诗人身处其中,感觉自己像巨龙般穿梭,“宛如所翁龙”,形象生动。

接着,诗人描述风雨之大,自己无处躲避,只能在雨中“有翼不得张,狂走急雨中”,表现出困境中的狼狈。经过一段艰难跋涉,“数里乃一息,如出鲛人宫”,比喻从水下宫殿般的雨中暂时解脱出来。

沿途老树似在致敬,误以为诗人是降雨的神灵。“过午上五岭,攀缘入青空”写出了诗人不畏艰辛,继续攀登险峻的山岭,直至进入青苍的天空。在高处俯瞰,只见“万山巅,有气如炊笼”,形容云雾缭绕,如同炊烟笼罩的景象。

诗人感慨田间的农夫正在雨中劳作,“云此锄田农”,表达对农人的同情和对自然的敬畏。虽然路途辛苦,但诗人认为这次经历壮观且难忘,“兹行岂不苦,奇观亦已雄”。

最后,诗人惋惜未能在清晨欣赏到山景的秀美,“惜哉如此山,不与晓景逢”,流露出对错过美景的遗憾。结尾借韩吏部登华山的典故,表达了对仕途困顿的共鸣,“不晓韩吏部,登华哭途穷”,寓言自己的人生境遇。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雨中行走在五岭的艰辛与壮丽,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前有一尊酒

前有一尊酒,有酒即无愁。

吾评仪狄功,端与神禹侔。

微禹吾其鱼,微狄吾其囚。

人生十九不如意,一醉之外安所求。

古来何国非亡社,古来何人不荒丘。

沉思痛至骨,赖尔可销忧。尊中有酒,无酒乃休。

饮多作病,酒不可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昭君词

蜀江洗妍姿,万里献君王。

君王不我幸,弃置何怨伤。

君王要宁胡,借问谁能行。

女伴各惧怯,畏此道路长。

慨然欲自往,讵忍别恩光。

倘于国有益,尚胜死空房。

行行涉沙漠,风霜落红妆。

得为胡阏氏,揣分已过当。

单于感汉恩,边境得安康。

一朝所天死,掩泣涕沾裳。

胡俗或妻母,何异豺与狼。

仰天自引决,爱此夫妇纲。

大忠与大义,二者俱堂堂。

可怜千古无人说,只道琵琶能断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皆山夜起(其一)

上田下田水哓哓,南岭北岭虫啁啁。

如此月明谁管领,可怜满壁海棠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相扑儿

一儿攀肩猿上枝,一儿接臂倒立之。

立者忽作踞地伏,攀者引头立其足。

飞跳倏忽何轻翾,怜尔骨节柔如绵。

少年屈折支体软,红锦缠头酒论碗。

此儿巧捷未足称,江南何限无骨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