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七)

二年海角寄东城,岁久移居亦有情。

去路山川嗟我远,旧时风月为谁清。

一廛受地今难继,三径怀归久欲耕。

何日山林有茅屋,百年无复问功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海外漂泊了两年,如今寄居在东城,岁月长久,搬家也有情感牵连。
感叹离家之路遥远,山川阻隔,往昔的风月美景如今为谁而清冷。
如今拥有的小屋难以维系,怀念家乡的田园,长久以来都渴望回归耕种。
何时能在山林间拥有一个茅屋,从此不再追求功名利禄。

注释

海角:偏远的地方。
移居:搬家。
去路:离开的道路。
旧时:过去的。
一廛:一小块土地。
三径:隐居的田间小路。
茅屋:简陋的小屋。
功名:世俗的功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七)》。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故土的深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功名利禄的淡泊心态。

“二年海角寄东城,岁久移居亦有情。”这里,“海角”指的是海边的地方,而“东城”可能是诗人故乡或某个他心向往之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的思念,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新居所在的感情也渐渐生根。

“去路山川嗟我远,旧时风月为谁清。”诗人在旅途中感叹自己的孤独和遥远,同时回想起过往美好的景象,那些曾经与之共享的清风明月,如今又为谁而存在呢?

“一廛受地今难继,三径怀归久欲耕。”这里,“一廛”可能指的是诗人现在居住的地方,而“三径”则是指故乡的一些特定之处。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想要回到自然中耕作、生活的愿望。

“何日山林有茅屋,百年无复问功名。”最后两句,诗人渴望有一天能在山林间拥有自己的茅屋,过上一种远离世俗功名利禄的简单生活。这里,“百年”象征着长久的时间,而“不复问功名”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超越物欲和名位的追求所持有的淡然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故乡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六)

萧萧晚雨向风斜,村远荒凉三四家。

野色连云迷稼穑,秋声催晓起蒹葭。

愁如夜月长随客,身似飞鸿不记家。

极目相望何处是,海天无际落残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五)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

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

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四)

生涯飘泊一航轻,浩荡晴川送我行。

北望山川连海远,南来风月近淮清。

人家稻熟丰年满,泽国天高秋意生。

惟有羁愁消不得,登临清泪落如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三)

高城欲去更徘徊,病眼登临强一开。

风物尽为愁里景,山川疑是梦中来。

此身双鬓何劳白,未老尘心可得灰。

欲把烦愁付杯酒,祇应清梦待尊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