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黄禅师华严会供食

十兆九万拜,求道心如惔。

毗卢顶上珠,直欲一手探。

天厨送谁馔,众腹岂敢贪。

君有维摩心,作茧怜吴蚕。

八万四千供,只须丈室函。

昔我闻晨钟,今载草堂楠。

流年急如梭,长歌愧仙蓝。

勇寻赵州关,何畏白发鬖!

愿为护法轮,金甲持长锬。

又恐回道人,晚遇黄龙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翻译

献出千万次礼拜,求取大道之心如同烈火燃烧。
想从毗卢顶上的明珠中直接获取智慧。
天上的美食要送给谁?我的心灵不敢贪婪。
你有维摩诘菩萨般的心,怜悯吴地的蚕儿吐丝结茧。
八万四千种供养,只需一间小屋便能容纳。
昔日听闻晨钟声,如今草堂已换楠木梁。
时光匆匆如梭,长歌对酒感到惭愧不如仙人。
勇敢追寻赵州禅师的智慧之门,不怕白发苍苍。
愿以护法者的身份,身披金甲手持长矛。
又怕回归的道人,晚年遇见黄龙南禅师。

注释

十兆:极言数量多。
惔:焚烧、炽热。
毗卢顶:佛教中的智慧象征。
维摩心:指佛教中的慈悲和智慧之心。
吴蚕:古代吴地的蚕。
丈室:一丈见方的小屋。
晨钟:寺庙清晨的钟声,象征醒悟。
仙蓝:仙人的生活方式或境界。
赵州关:赵州桥或赵州禅师的教诲象征。
黄龙南:禅宗大师黄龙慧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所作的《谢黄禅师华严会供食》,表达了对黄禅师的敬仰和对佛法修行的深刻理解。诗中以“十兆九万拜”描绘了虔诚的礼拜,表达对佛法追求的决心。“毗卢顶上珠”象征着佛法的至高无上,诗人渴望直接领悟。“天厨送谁馔”暗示了佛法的无私与普渡,“众腹岂敢贪”则体现了谦逊和戒律的遵守。诗人自比维摩诘,表示自己有如吴蚕作茧,致力于内心修炼。“八万四千供”象征着佛法的丰富与周全,而“丈室函”则寓言了简朴的修行环境。

诗人感慨时光匆匆,“流年急如梭”,感叹自己未能如仙人般超脱,但仍勇于追寻佛法真谛,不畏岁月流逝。“赵州关”和“黄龙南”都是佛教名地,诗人表达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希望能护持佛法,以金甲持剑的形象象征坚定的信念。

最后,诗人担心自己像回道人那样晚年才遇到佛法的指引,但仍然怀有积极的期待,希望能在黄龙南有所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修行的执着。

收录诗词(103)

谢枋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字:君直
  • 号:叠山
  • 籍贯:江西信州弋阳
  • 生卒年:1226~1289年

相关古诗词

谢惠椒酱(其二)

孔子也食蔬菜羹,羹中无酱味不全。

先生执酱馈高年,此味珍羞岂易传。

瓶中有粟岂过望,谁令陶令分嘉饷。

喜君不作无发人,免得东坡作擂酱。

形式: 古风

谢惠椒酱(其一)

菫荼易地味不甘,姜桂到老性愈辣。

人言申椒能变化,我见苾芬终不灭。

古来郊庙荐德馨,此物气味通神明。

开口一笑露眼睛,望君点化佛老成。

形式: 古风

题龟峰

三十二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

远观灵山一培嵝,俯视彭蠡无波涛。

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閒却怜人世劳。

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赠何古梅学医

永州何仙药最灵,神丸能溃邕州城。

广西两道载清平,百万赤子荷更生。

笙鹤一去二百年,东南忽变为腥膻。

为血为肉生灵苦,在者疮痍何日痊。

上界真人有同性,不学神仙学孔孟。

有术医国无人知,要为吾民救微命。

察脉肥瘦韩子精,论疾阴阳子产明。

神功端不让思邈,古道依然如宋清。

得钱卖药少取利,无钱乞药喜舍施。

好客来时入酒垆,无朋终日阅书市。

忆昔民生三皇前,下寿无疾享百年。

神人妙用不可见,《本草》、《灵》、《素》犹有传。

古云医不通三书,世上断不服其药。

如君胸中有炎、黄,冷笑三书尽糟粕。

我闻上帝最好生,活人功多朝玉京。

请看耆叟至陶葛,神仙多是良医成。

东西干戈二十秋,人无贫富眉长愁。

千人幸有一人在,到处呻吟无歌讴。

遗黎若要家平康,但愿良医自天降。

不龟手药有灵时,好看良医作良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