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社会风气的衰败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友情,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蓬莱宫”和“光禄邸”,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中心,而“季剧”和“金史”则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诗人指出,这些人虽然在权力和名声上显赫,却因为彼此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使得真正的友情变得稀少。诗中引用“西施贵”和“众色失桃李”的比喻,强调了在某些人眼中,真正的价值被忽视,而外表的美丽或才华反而失去了光彩。最后,诗人以“不见秦张仪,卷舌让苏子”作为结尾,暗指即使像秦张仪这样的外交高手,也难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保持真我,不得不选择沉默。整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