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

燕山榆叶望秋稀,雪羽潇潇向楚微。

夜雨芦花看不定,夕阳枫树见初飞。

影随汉骑营边落,梦绕胡儿笛里归。

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描绘了一幅深秋边塞的景象。首句“燕山榆叶望秋稀”以燕山的稀疏榆叶象征秋季的萧瑟,暗示离别时分。次句“雪羽潇潇向楚微”则通过白雁的形象,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情景,"雪羽"形容其羽毛洁白,"潇潇"则写出雁群的动态,"向楚微"指向南方的金陵方向。

"夜雨芦花看不定"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夜晚的雨打在芦花上,视线模糊,增添了离别的迷茫。"夕阳枫树见初飞"则通过夕阳和枫树,展示了雁群在日暮时分开始南飞的壮丽画面。

"影随汉骑营边落"借汉骑营边的影子,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离别者的军旅背景。"梦绕胡儿笛里归"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想象他在胡笳声中回味着故乡。

最后两句“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以石城的寒冷和暮云中的笛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自己心境的孤寂与凄凉,仿佛连秋霜和笛声都带着离别的哀伤,让人感到悲从中来,几乎要泪湿衣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白雁南飞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对远方的牵挂。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题彭韫玉秋山行旅图

閒门秋晚叶皆飞,征路逢霜客渐稀。

独树断猿愁远骑,隔林残烧映行衣。

西风一饭人烟少,落日千峰夕鸟微。

莫向他乡留滞久,故园山水候君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初秋寄清江林崇高先辈

十年沧海寄萍踪,迢递乡山思万重。

鸟外明河秋一叶,天涯凉月夜千峰。

心知久别魂应断,生事中年梦亦慵。

无限相思何处著,越山仙岛树蒙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别林彦时之建上

黄叶纷纷秋满天,故人今夜惜离筵。

他乡见月长为客,别路逢霜半在船。

剑浦绿芜连晚烧,幔亭荒树带寒烟。

明朝碧水丹山下,知尔相思若个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道人延翠轩

山水婵娟扫黛屏,清晖迢递到柴扃。

云归独树天边小,雪罢孤峰鸟外青。

寒藓带花侵卷幔,野泉流叶近閒庭。

浮生只解人间事,未得从师种茯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