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筑室先茔下,哀心有所归。
每来开户牖,浑似恋庭闱。
丘木成风树,衰裳换綵衣。
吾生与君类,东望涕交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寄题陈适追养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筑室先茔下,哀心有所归。”这一句表明诗人在选址建造居所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够接近祖坟,这反映出诗人对于家族根源的重视和对故土的情感寄托。这里的“哀心”指的是那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而“有所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寻求安顿之处的渴望。
“每来开户牖,浑似恋庭闱。”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每次回到家中,每一次推开门窗,都会有一种对家园的依恋之情。这里的“浑似”意味着极其相像,而“恋庭闱”则形象地表达了那种不舍得离开家庭温暖的感觉。
“丘木成风树,衰裳换綵衣。”这两句是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丘木成风树”指的是山林间的树木随风摇曳,如同巨大的风中之树,而“衰裳换綵衣”则意味着诗人在这里过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穿着简陋的衣服。
“吾生与君类,东望涕交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吾生与君类”意味着诗人与亲人们生命如一,而“东望涕交挥”则是说诗人每当向东方(古代多认为祖先和故土在东)凝视时,眼泪便与长空的云朵相连,形象地表达了深沉的乡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家风、家族根源的重视。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
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
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
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
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只恐亨通去,清閒却付谁。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一槛东风小箔开,乱山明暗水萦回。
流年渐共春华去,暴热还随霁色来。
天气浊多人欲睡,地形卑甚物先梅。
因知楚客迷魂处,不是江东不足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