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
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
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野寺江天豁"一句,以宏大的视角捕捉了江水与天空相连的壮丽景象,传递出一种开阔与自由的意境。而"山扉花竹幽"则转向细腻,通过描述山间的花和竹呈现出一片静谧。
"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这里的“神助”暗示着诗歌创作的超越性和艺术的至高境界。
"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中的“径石”和“川云”,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小路与流水的景致。"相萦带"和"自去留"则传达了一种自然无为、顺其自然的哲思。
最后两句"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中,“禅枝”指的是寺庙中的树木,“宿众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生命共同体的观察和感受。"漂转暮归愁"则透露出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所产生的一丝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嚣、回归自然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流转和时间价值的沉思。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