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祠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寂静的湘妃庙,空荡的墙壁映着碧绿的春水。
玉佩上刻着虫书,苔藓覆盖,燕子在翠色帷幕中翩翩起舞,带起尘埃。
傍晚时分,我在汀洲树下停船,微弱的香气从岸边的蘋草传来。
对苍梧的思念无尽,泪水浸湿了丛生的竹林。

注释

肃肃:形容寂静无声。
湘妃庙:古代传说中的湘妃祠堂。
空墙:空荡的墙壁。
碧水:清澈的春水。
虫书:古代神秘的文字,这里比喻精致的玉佩装饰。
玉佩:珍贵的饰品。
藓:苔藓。
燕舞:燕子飞舞。
翠帷:绿色的帷幕。
尘:尘埃。
晚泊:傍晚停船。
汀树:水边的树木。
微馨:微弱的香气。
渚蘋:水边的浮萍。
苍梧:古代地名,这里指代远方或逝去的地方。
恨不尽:无尽的思念。
丛筠:丛生的竹子,象征哀愁和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美而又带有哀伤情感的画面。诗人在描述湘妃庙的景象时,用了"肃肃"二字来形容那庄严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是"空墙碧水春",这里的"碧水"不仅指的是清澈的水,还暗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春天的景色与庙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接下来的"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一句,则是对细节的精致描写。"虫书"指的是细小的花纹或图案,而"玉佩藓"则是用来形容地面上铺满了细碎的玉片,这些都是古代贵族妇女饰物的描述,暗示着湘妃庙内曾经的辉煌与繁华。而"燕舞翠帷尘"则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燕子在绿色的幕帐间穿梭,带出的是一份淡雅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感。

诗人之后的"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是对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晚泊"表明了时光的流逝,而"登汀树"则是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一份宁静。"微馨"指的是一种淡淡的香气,而"借渚蘋"则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融入和敬畏。

最后,"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一句,则是诗人的情感宣泄。这里的"苍梧"指的是深远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怀,而"恨不尽"则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悲痛。"染泪在丛筠"更是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泪水沿着丛生的小竹流下,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湘妃庙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对过去历史的缅怀和哀愁,是一首充满了古典美感与深邃情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琴台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登牛头山亭子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登白马潭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