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庵二首(其一)

文章恨不见文园,礼乐方将访石泉。

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遗憾未能见到文园才子,正欲探寻礼乐之源在石泉。
为何要在庵中做官职光禄,徒然让你在清闲之地握着大笔。

注释

文章:指有才华的文章家。
文园:借指文人墨客,此处指有才华的文园才子。
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象征文化和文明。
石泉:可能指隐居或寻求灵感的地方。
庵:小庙或僧舍。
光禄:古代官职,主管祭祀和宴会,这里指做官。
枉教:白白地让。
闲处:清闲之地。
笔如椽:比喻笔力雄健,如同椽子般粗大有力。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收录在他的《东坡集》中。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文化艺术的渴望。

“文章恨不见文园”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知识的向往与追求,而“礼乐方将访石泉”则显示了他想要探寻和欣赏自然美景以及古代文化遗产的心愿。这里的“礼乐”指的是古代的音乐和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情景。诗人在这里提到“庵中著光禄”,可能是在说他希望能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专注于学问,追求知识的光辉。而“枉教闲处笔如椽”则描绘了诗人在平凡之地,以一种不懈怠的努力投入到文字和书写中去,就像工匠用笔画线一样坚定而连续。

整体来看,这几句话传达出苏轼渴望知识、尊崇文化、热爱自然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他的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纷扰,寻找精神寄托的意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光禄庵二首(其二)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也。二首(其一)

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攲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

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陌争牛卧作团。

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也。二首(其二)

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

此日使君不强喜,早春风物为谁妍。

青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

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答李邦直

美人如春风,著物物未知。

羁愁似冰雪,见子先流澌。

子从徐方来,吏民举熙熙。

扶病出见之,惊我一何衰。

知我久慵倦,起我以新诗。

诗词如醇酒,盎然熏四支。

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

西斋有蛮帐,风雨夜纷披。

放怀语不择,抚掌笑脱颐。

别来今几何,春物已含姿。

柳色日夜暗,子来竟何时。

徐方虽云乐,东山禁游嬉。

又无狂太守,何以解忧思。

闻子有贤妇,华堂咏《螽斯》。

曷不倒囊橐,卖剑买蛾眉。

不用教丝竹,唱我新歌词。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