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画鹢春风里,迢遥去若飞。
那能寄相忆,不并子猷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一只画鹢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诗中的“画鹢”指的是画眉的鹭鸟,它在春风中自由飞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无法随心所欲地前往相忆之人的无奈。
"迢遥去若飞"一句,用来形容画鹢的轻巧和迅疾,也映射出诗人想要像鹭鸟一样,能够不受拘束地飞向想念之地。"那能寄相忆"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找到一种方式,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人。
最后一句“不并子猷归”中的“子猷”,在古代指的是信使或书信,是沟通远近的工具。这里用“不并”表示没有与信使同行,意味着诗人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将自己的思念送达。这也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亲友深切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感情世界。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后会知不远,今欢亦愿留。
江天梅雨散,况在月中楼。
楚僧蹑雪来招隐,先访高人积雪中。
已别剡溪逢雪去,雪山修道与师同。
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偷归瓮间卧,逢个楚狂来。
雨落湿孤客,心惊比栖鸟。
空阶夜滴繁,相乱应到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