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送客

湘江秋色湛如冰,楚客离怀暮不胜。

千里碧云闻塞雁,几程青草见巴陵。

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

鹦鹉洲边若回首,为思前事一扪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湘江的秋色清澈如同冰霜,楚地的游子在黄昏时分难以承受离别的愁绪。
千里之外的碧空中传来大雁的叫声,经过了几重青草地终于望见了巴陵。
清晨的寒涛中,船桨的声响此起彼伏;夜晚停泊时,岸上的芦苇丛中灯火通明。
如果在鹦鹉洲畔回望,会因为思念往昔的事而深感痛心。

注释

湘江:湖南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经长沙、湘潭等地。
秋色:秋天的景色。
湛如冰:形容水色清澈透明,像冰一样。
楚客:指楚地的游子或过客,此处泛指离家在外的人。
暮不胜:傍晚时分难以承受(离愁)。
千里:形容非常遥远的距离。
碧云:蔚蓝色的天空。
塞雁:从边塞飞来的大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几程:几段路程,表示旅途的阶段性。
青草:这里指路上的青草地,也代指旅途的景物。
巴陵:古代地名,今湖南岳阳市一带。
寒涛:寒冷的波浪。
响叠:声音连续不断,这里指桨声。
晨征:早晨出发,踏上旅程。
橹:船上的划水工具,类似于桨。
岸苇:岸边的芦苇。
丛明:聚集在一起显得明亮。
夜泊:夜晚停泊休息。
鹦鹉洲:地名,在今湖北武汉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历史上以美丽著称,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若回首:如果回头望。
为思:因为思念。
前事:过去的事情。
扪膺:抚摸胸口,表示深感痛心或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湘江边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和怀旧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慨。

"湘江秋色湛如冰"一句,以湘江秋天的清冷与静谧开篇,设定了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楚客离怀暮不胜",通过楚地游子的离别之情,表达了难以承受的愁绪。

"千里碧云闻塞雁"中,远方传来的边塞鸿雁之声,更增添了一丝北国的萧瑟与荒凉。"几程青草见巴陵"则是诗人在路途中所见到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行人的孤独和无尽的旅途。

"寒涛响叠晨征橹"一句,以清晨的河水声响作为送别的情境,再次强化了离别之情。"岸苇丛明夜泊灯"则描绘了夜晚停泊时分的静谧与孤寂,通过对灯光的描述,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安抚。

最后两句"鹦鹉洲边若回首,为思前事一扪膺"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留恋。"鹦鹉洲边"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为思前事一扪膺"则是一种形象化的动作,表达了对往昔的无限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写,以及楚客离愁的抒发,展现了一场深情而又细腻的送别之情。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是一首传统意境深远且情感丰富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湘江渔父

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

有客钓烟月,无人论醉醒。

门前蛟蜃气,蓑上蕙兰馨。

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

太尉遗孤井,寒澄七百年。

未闻陵谷变,终与姓名传。

影浸无风树,光含有月天。

林僧晓来此,满汲洒金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登大林寺观白太傅题版

九叠苍崖里,禅家凿翠开。

清时谁梦到,白傅独寻来。

怪石和僧定,闲云共鹤回。

任兹休去者,心是不然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登金山寺

四面白波声,中流翠峤横。

望来堪目断,上彻始心平。

鸟向天涯去,云连水国生。

重来与谁约,题罢自吟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