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

万里风闻海上兵,江南消息未分明。

行藏唯恐惭师友,离乱无因问死生。

再返皋桥迷旧庑,重逢市倅失真名。

潜踪直入趺堂拜,错愕相看忾一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阎尔梅的作品,题为《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事的忧虑和对朋友命运的关切。首句“万里风闻海上兵”描绘出远方战事的紧张气氛,暗示了不安的社会背景。接着,“江南消息未分明”进一步强调了对好友姚文初安危的不确定。

诗人深感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无所作为,既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让师友失望(“行藏唯恐惭师友”),又因战乱无法得知朋友生死(“离乱无因问死生”)。当诗人再次回到皋桥,面对熟悉的环境却找不到旧日的屋舍(“再返皋桥迷旧庑”),与市倅重逢时连对方的真实姓名都记不清(“重逢市倅失真名”),这种迷失和恍惚更显出内心的哀痛。

最后两句“潜踪直入趺堂拜,错愕相看忾一声”,诗人直接进入姚文初的居所——趺堂,见到他后,两人惊讶相视,发出一声叹息,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忠诚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收录诗词(18)

阎尔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生而耳长大,白过于面,、蹈东和尚,汉族,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逝后,子孙私上谥号 ''文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

  • 字:用卿
  • 号:古古
  • 籍贯:又号白耷山
  • 生卒年:1603—1679

相关古诗词

孟传是携其长郎北游,余于九江遇之喜赠

武昌城下竞舟时,恰好相逢正则祠。

阻暑聊为无赖饮,游山喜作不情诗。

甘陵自昔多君子,江夏于今诵小儿。

北去有人如问我,但云僧矣尚须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高阳里

四野红霜牧笛愁,悲风蹈厉卷河流。

高阳里在无人醉,广武坟凋几树秋。

作客长眠芦絮榻,寻僧闲坐菊花楼。

田家不解神何氏,操一豚蹄祝满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沧州道中

潞河数百里,家家悬柳枝。

言自春至夏,雨泽全未施。

燥土既伤禾,短苗不掩陂。

辘轳干以破,井涸园菜萎。

旧米日增价,卖者尚犹夷。

贫者止垄头,怅望安所之。

还视釜无烟,束腰相对饥。

欲贷东西邻,邻家先我悲。

且勿计终年,胡以延此时?

树未尽蒙灾,争走餐其皮。

门外兼催租,官府严呼追。

大哭无可卖,指此抱中儿。

儿女况无多,卖尽将何为?

下民抑何辜,天怒乃相罹。

下民即有辜,天恕何至斯!

视天非梦梦,召之者为谁?呜乎!雨乎!

安得及今一滂沱,救此未死之遗黎!

形式: 古风

采桑曲

种桑人家十之九,连绿不断阴千亩。

年年相戒桑熟时,畏人盗桑晨暮守。

前年灾水去年旱,私债官租如火锻。

今春差觉风雨好,可惜桑田种又少。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

幼年父母责女红,蚕事绩事兼其中。

桑有稚壮与瘦肥,亦有蚕饱与蚕饥。

忌讳时时外意生,心血耗尽茧初成。

织不及匹机上卖,急偿官租与私债。

促织在室丝已竭,机抒西邻响不绝。

残岁无米货入苦,妄意明年新丝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