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人退还定海后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其一)

抑遏斯民愁,七年罔或纾。

邻鄙各戒危,忍馁无逃墟。

坐视邱墓乡,子孙成夔魖。

怀刃入万榛,荒乱信何锄?

天心悔残虐,力欲存其馀。

驱置衽席安,似难少踌躇。

太和宣无形,积戾雄荡除。

疮痂虽脱身,元气削已虚。

嗟我久赁舂,颇复思室庐。

在唇既完好,有齿当保储。

海风迢递来,眷我墙根樗。

庶几东门林,得止歌鶢鶋。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社会的凋敝与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人以“抑遏斯民愁”开篇,直接点出战乱给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接着,“七年罔或纾”、“忍馁无逃墟”、“坐视邱墓乡”等句,通过时间的漫长、饥饿的无奈、家园的荒废,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对社会结构的破坏以及人民生活状态的悲惨。

“怀刃入万榛,荒乱信何锄?”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乱中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极端手段,同时也表达了对混乱局面的无力感。接下来,“天心悔残虐,力欲存其馀”则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驱置衽席安,似难少踌躇。”描述了战后人们虽然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内心的犹豫与不安仍然存在。接着,“太和宣无形,积戾雄荡除。”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战争的终结,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恢复。

“疮痂虽脱身,元气削已虚。”指出虽然身体上的创伤可以愈合,但心灵的创伤却难以修复,社会的元气已经大伤。最后,“嗟我久赁舂,颇复思室庐。”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唇既完好,有齿当保储。”通过比喻,强调了保护自己和家庭的重要性。“海风迢递来,眷我墙根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庶几东门林,得止歌鶢鶋。”则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希望能够像东门林中的鶢鶋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战乱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强烈渴望。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夷人退还定海后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其二)

在昔搆乱初,祸难讳所自。

上帝赫以临,焉忍歌内奰?

缄口相饰瞒,箕踞但私詈。

镕铁扬炭垆,鼓谁劲其鞴?

朝令夕复更,此轩彼旋轾。

聚鬨无确谋,寸心各怀魅。

明罪既工避,荣名复工伺。

烂额池中鱼,冤遭城火累。

委念忘民劳,延首听天意。

春花霪雨中,蝶蜂互猜忌。

我愁危栋颓,终难寸壁庇。

静夕占流珠,凄然横涕泗。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夷人退还定海后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其三)

驰铃入郡城,道路欢如雷。

狗马亦太平,斯民复何猜?

侏儒计安饱,所志本不恢。

至此一寸心,似能胞与该。

急揽大布衣,冒风登城台。

江风夹海云,中有清气来。

压浪高下山,晴翠为之开。

浩歌吾得今,惜无流霞杯。

转怜废垒多,碍目犹蒿莱。

应有战死魂,倍切思归哀。

仰睹羲轮红,一鉴澄八垓。

既埽自无翳,得振可忘隤。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夷人退还定海后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其四)

蚁众悲陆沈,心魂顿惊有。

跽迎群公舆,当关拥牛酒。

讵殊失路孩,牵裳得父母。

便以鞭笞加,孰敢不悦受?

忍辱俟再天,民已苦疲守。

食檗兵刃丛,五年血濡首。

原非肝腑亡,堂皇厕奸丑。

一徙枭獍巢,居然凤麟薮。

遥愿群公肩,代承圣泽厚。

徒步亲拊循,浃感遍童叟。

贱子怜病撄,独歌匿深牖。

何当鼓楫从,登瀛览清浏。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调友人三绝句(其一)

十年泽面学狂憨,月怨云欢彻底谙。

梅子心酸莲子苦,何如榄味有回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