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石姥歌

两石湖边号公姥,状似老人何伛偻。

何事双双化石来,多情不肯归黄土。

从来化石因望夫,武昌贞妇无处无。

男子何因亦化石,鸳鸯相对为欢娱。

东向石公拜,汝岂谷城旧精怪。

不然汉代修羊公,故向君王作狡狯。

西与石姥语,汝岂秦时采螺女。

巫山十二芙蓉中,亦有望夫峰似汝。

我今学仙仙未成,愁将体魄归泉扃。

他年亦欲化为石,恨无比肩一娉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石公石姥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两块奇特的石头——石公和石姥的形象及其背后的故事。

诗开篇以“两石湖边号公姥”点出主题,形象地描述了这两块石头的形状,仿佛是两位老人,身形佝偻,形象生动。接着,“何事双双化石来,多情不肯归黄土”,表达了对这两块石头为何长久不化的疑问,赋予它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色彩。

接下来,“从来化石因望夫,武昌贞妇无处无”,引用了古代关于化石形成的传说,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暗示了石公和石姥可能有着类似的情感故事。诗人又巧妙地引入了“男子何因亦化石,鸳鸯相对为欢娱”的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深化了对情感主题的探讨。

“东向石公拜,汝岂谷城旧精怪。不然汉代修羊公,故向君王作狡狯。”这一段通过假设性的对话,赋予了石公神秘的身份,可能是古代的精怪或英雄,其行为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最后,“西与石姥语,汝岂秦时采螺女”,同样以假设的方式,将石姥与古代的采螺女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其背景故事。通过“巫山十二芙蓉中,亦有望夫峰似汝”,诗人巧妙地将石公石姥与古代神话中的望夫峰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在描绘石公石姥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历史、神话、哲学等元素,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比、假设、引用等多种手法,不仅刻画了石公石姥的形象,也深刻地探讨了情感、时间、生命等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追答王学士庐山篇见赠之作

我昔庐山寻瀑布,香炉峰上披烟雾。

白云无事早知还,欲共渊明奋高步。

渊明醉石横溪边,九叠屏风三叠泉。

饮酒正怜重九日,闻钟忽悟远公禅。

吾心皎皎如秋月,照映寒潭无可说。

何妨变化若浮云,自有光辉含积雪。

沙门束教非高士,吾今况尚为人子。

养母宜耕十亩田,求人欲著三朝史。

简君旧赠庐山篇,庐山回首泪潺湲。

遗民此日成通隐,啸傲王侯亦偶然。

形式: 古风

听琴歌

匡庐瀑布三千尺,飞入琴中如霹雳。

苏门仙者听无声,一任崩云兼裂石。

峄阳桐树尔何求,不遇箫韶返故丘。

明月从来不妄照,孤云何事亦群游。

形式: 古风

锦石歌为梁芝五作

匹夫守志如磐石,采山饮河聊自适。

五色文章世不怜,散作金膏和水碧。

梁芝拾得满数斗,云自铜陵大江口。

他年持献女娲来,西北天倾复何有。

形式: 古风

题伍子胥传赠友

丈夫忠孝难两立,此身一死真可惜。

雪耻当为伍子胥,归仇莫作徐元直。

鹿生于野命系庖,时危那得适乐郊。

干将大阿不自握,为人所戮非英豪。

君今何为恋儿曹,及时建钺拥旌旄。

骑虎之势不可下,负恩人是报恩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