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放的作品,描绘了一场在重阳节(九月初九)与友人刘中丞于昌乐寺举行的宴会,并送别梁廷评的情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三台可能指的是昌乐寺内的某个高台或楼阁,诗人独自一人坐在这里,观赏着重阳佳节中美妙的景色。而“百越”通常指的是南方地区,这里则是用来形容时间地点的古朴美感。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诗人通过对水与山的观察,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纷争的心态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水能映出心中的所思所想,而“观远俗”则是透过水面看到的远处的繁华,但却带有一种淡泊的心境。霜气入秋山,则是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秋天的来临往往使人感受到岁月流逝和生命易逝。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往昔时光的留恋。不愿意丢弃掉过去的记忆,就像不愿意抛弃那顶曾经戴过的帽子一样。遗簪可能是指某种遗物或者是往日之物,诗人通过这些实体来表达对旧友旧事的思念。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即便是在这样的宴会场合,诗人的心中还是能听到远方朋友的声音。咫尺谒天颜,是一种对天地自然之美的赞颂,同时也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一种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时刻,对朋友、对往昔、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沉情怀。

收录诗词(24)

朱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公元七七三年在世)字长通。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初居汉水滨,后以避岁馑迁隐剡溪、镜湖间。与女诗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大历中,辟为江西节度参谋。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诏举“韬晦奇才”,下聘礼,拜左拾遗,辞不就。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籍贯:襄州南阳

相关古诗词

江上送别

浦边新见柳摇时,北客相逢只自悲。

惆怅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

行看汉月愁征战,共折江花怨别离。

向夕孤城分首处,寂寥横笛为君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灵门寺赠灵一上人

所思劳旦夕,惆怅去湘东。

禅客知何在,春山几处同。

独行残雪里,相见暮云中。

请住东林寺,弥年事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

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

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秣陵送客入京

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

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

鸟喧金谷树,花满洛阳宫。

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