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兄叔容相别三十三年兹复见于沈阳几不相识矣留饭海拉尔磨菇及自制藕丸风味绝佳谈及家乡零落之状不胜感叹率成一首

皂帽藜床岁月多,卅年重见鬓双皤。

盘中风味巴河藕,塞上奇黁海拉磨。

话到家园堪痛哭,未填沟壑且高歌。

腐儒濩落英雄老,回首苍茫等逝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久别重逢的族兄在沈阳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首联“皂帽藜床岁月多,卅年重见鬓双皤”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两位老人相见时的朴素形象,岁月的痕迹在他们的头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三十年的分别,让两人的鬓发都已斑白,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

颔联“盘中风味巴河藕,塞上奇黁海拉磨”转而描写宴席上的美食,巴河藕和海拉尔磨菇是地方特色食材,通过这些食物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两地的风土人情,也暗示了两人虽身处异乡,但依然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慰藉。

颈联“话到家园堪痛哭,未填沟壑且高歌”则揭示了两人交谈中的情感波动。他们谈论起家乡的零落之状,不禁悲从中来,想要痛哭一场,但又因尚未老去,还有机会歌唱,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尾联“腐儒濩落英雄老,回首苍茫等逝波”是对自身和时代的一种感慨。作为“腐儒”,他们在社会中可能显得落魄,但面对生命的流逝,他们选择以一种平静的态度看待,如同回望那无尽的江水,一切都将随时间流逝。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存在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感慨,更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其一)

幽居足良夜,月出东峰隅。

灭烛坐空明,静极罢琴书。

山雨洒一阵,清逼瀹茗馀。

几榻入微凉,荷气流空虚。

湖光荧暗壁,叶叶风卷舒。

何人梦来此,应诧仙人居。

形式: 古风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其二)

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

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

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

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

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

形式: 古风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其三)

意行沿涧曲,湿屦芳露盈。

忽然微风至,奇香不可名。

探寻遍高下,众绿掩一茎。

长蔓小白花,灿灿缀玉英。

馨烈夺兰蕙,娟然发幽情。

相逢不相识,一见真目成。

誓将表孤隐,图检离骚经。

形式: 古风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其四)

古人有奇趣,寒夜起读书。

我庐虽不广,俯仰自有馀。

涤虑入秋清,涉想含春愉。

生物观气象,弥满忘寒儒。

素心期未来,沉吟定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