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身体衰老难以自我支撑,扶着道路就想到回家。
勉强追逐着萧瑟的流水,远远望见凄凉的山峦。
行走寻找香气四溢的花草,傍晚时分在云间荡漾。
清晰可见西边的山峦,隐居的人难以接近。

注释

意衰:衰老的身体。
自力:自我支撑。
扶路:扶着道路。
思还:想到回家。
强逐:勉强追逐。
萧骚水:萧瑟的流水。
惨淡山:凄凉的山峦。
香草:香气四溢的花草。
晚云间:傍晚时分的云间。
西崦:西边的山峦。
幽人:隐居的人。
不可攀:难以接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从繁华都市返回幽静西庵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观的描绘。

“意衰难自力”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倦怠与无奈,仿佛在说尽管想要振作前行,但内心的疲惫与消沉让他无法坚持下去。接着“扶路便思还”,则透露出诗人的归心似箭,一旦踏上归途,就不禁生出回家的念头。

“强逐萧骚水”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场景。“遥看惨淡山”显示了远处山峦给人的孤寂与凄凉之感。这些自然景象似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行寻香草遍”,诗人在旅途中漫步于充满香气的小道上,寻找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寄托。“归漾晚云间”则表达了他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在这平静的自然环境中得到洗涤与安宁。

最后,“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诗人描述了远处山峰轮廓清晰可辨,但那种深藏不露、难以触及的人物状态,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渴望的自由自在。这里的“幽人”可能隐喻着诗人自己,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

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豪华祇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至开元僧舍上方次韵舍弟二月一日之作

溪谷溅溅嫩水通,野田高下绿蒙茸。

和风满树笙簧杂,霁雪兼山粉黛重。

万里有家归尚隔,一廛无地去何从。

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舟中读书

冉冉木叶下,萧萧山水秋。

浮云带田野,落日抱汀洲。

归卧无与语,出门何所求。

未能忘感慨,聊以古人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舟夜即事

火炬临遥岸,馀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