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后山镇水月奇观阁

厌逐京华辇路尘,归来杰阁敞虚明。

斜阳两岸暮山紫,明月一天秋水横。

芳草尽头黄犊乐,芦花深处白鸥声。

是中不仗诗模写,一片丹青可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厌倦了京都繁华道路的尘嚣,回到家中,高阁宽敞明亮。
夕阳映照在两岸的山峦上,暮色中显得紫色深沉,明亮的月光照亮秋天水面,波光粼粼。
芳草丛尽处,黄牛悠然自得,芦花深处传来白鸥的鸣叫声。
这里无需借助诗词描绘,自然景色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注释

厌逐:厌倦追逐。
京华:京都繁华。
辇路尘:车马扬起的尘土。
归来:返回家中。
杰阁:高大楼阁。
敞虚明:宽敞明亮。
斜阳:夕阳。
暮山:傍晚的山峦。
紫:紫色。
秋水横:秋水荡漾。
芳草:青草。
黄犊:小黄牛。
乐:快乐。
芦花:芦苇花。
白鸥声:白鸥的鸣叫声。
仗:依靠。
诗模写:诗词描绘。
丹青:绘画。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色,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个人情感的寄托。从“厌逐京华辇路尘”开始,诗人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厌倦,转而向往归于一个静谧而高洁之所——“杰阁敞虚明”,可见诗人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接着,“斜阳两岸暮山紫”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山色变紫的壮丽景象,随后“明月一天秋水横”则展现了一幅清澈的秋夜月光下的水景图。这些自然美景不仅是诗人观察的对象,更是其心境的映射。

“芳草尽头黄犊乐”和“芦花深处白鸥声”,则是对大自然中细微之物的捕捉,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小美好有着敏锐的感受。最后,“是中不仗诗模写,一片丹青可得成”,意味着诗人并不依赖常规的诗歌模式,而是直接以真挚的情感和直观的描绘,将心中所见所感融入诗行之中,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对生命和艺术真挚态度的追求。

收录诗词(17)

吴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欧阳梅坡

穆陵老进士,归侍白云乡。

前辈风流远,斯文感慨长。

平生足千载,盛德在诸郎。

斜日城头路,寒梅立莽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蔡久轩(其二)

识见先几炳蔡蓍,艰难国事虑阽危。

龟山如用救得半,君实未亡犹可为。

人渺江涛已如此,公骑箕尾欲何之。

门生老病丹心折,伫立空山有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挽蔡久轩(其一)

道学相承祖子孙,诸儒谁得似渊源。

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

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望阙致语

镐燕云开纪诞辰,括山人即华封人。

圣明天子千秋节,帖泰时年半月春。

龙左角占农事好,殿西头喜捷书频。

小臣有录如金鉴,愿献吾君德日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