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汪圣锡

美玉藏精璞,明珠媚深渊。

天清气或朗,光景露涓涓。

或者辄按剑,奇才叹难全。

之子英杰人,声名何轩轩。

妙龄魁四海,终始皆称贤。

过眼不再读,悟心非口传。

文真翻手成,识超馀子先。

森森列五岳,浩浩朝百川。

谓年未三十,当握造化权。

陶甄到唐虞,修洁偕渊骞。

谁云一戢翅,沈滞十二年。

众论今未谐,子心方藐然。

磨砻尽箭镞,刮洗成混圆。

上造羲轩外,下极宣政前。

讨论分本末,钩赜穷由缘。

遥遥数千载,恍然落眼边。

斯文天其兴,子能常踬颠。

试看桃李花,三春何暄妍。

未及瞬息间,飘零堕风烟。

青青乔松枝,霜雪弥贞坚。

子如识此理,聊卧白云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怀汪圣锡》,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九成之手。全诗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先,"美玉藏精璞,明珠媚深渊"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人品比作美玉和明珠,隐喻主角色的高洁与才华的辉煌。接着,"天清气或朗,光景露涓涓"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天空澄净,光线透彻,表达了作者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下片,"或者辄按剑,奇才叹难全"表现了诗人对于英雄豪杰的赞扬与敬佩。而"之子英杰人,声名何轩轩"则指出主角色的非凡才能和广泛的声誉。紧接着,"妙龄魁四海,终始皆称贤"进一步肯定了其在各个时期都能保持高尚品格。

中间部分“过眼不再读,悟心非口传”表明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重视,认为真正的理解来自内心的领悟,而不是单纯的耳濡目染。"文真翻手成,识超馀子先"则强调了文学创作与文化认知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随后,“森森列五岳,浩浩朝百川”用来形容山川的壮丽与自然界的广阔。接着“谓年未三十,当握造化权”则是诗人对于青年才俊应当早早掌握事业和创新的期望。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陶甄到唐虞,修洁偕渊骞”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修身齐家的尊崇。而“谁云一戢翅,沈滞十二年”则是对于某些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紧接着,“众论今未谐,子心方藐然”表现了诗人对于周围议论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坚定的信念。"磨砻尽箭镞,刮洗成混圆"则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个人品德与才智经过不断磨练,最终达到完美无瑕。

最后,“上造羲轩外,下极宣政前”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圣先贤精神的追求和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讨论分本末,钩赜穷由缘"则是对于传统文化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探讨。而“遥遥数千载,恍然落眼边”则是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体生命短暂的感慨。

全诗最后,以“斯文天其兴,子能常踬颠”表达了对文学创作与个人才华永恒发展的美好祝愿。紧接着,“试看桃李花,三春何暄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而“未及瞬息间,飘零堕风烟”则是对于生命脆弱与时间流逝的无奈。

结尾,“青青乔松枝,霜雪弥贞坚”以松树比喻坚韧不拔的人格,而“子如识此理,聊卧白云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其三)

昔我窜横浦,佳致未易陈。偶经?头宿,溪山妙入神。

烟波横小艇,疑是古玄真。

逝言或生还,孤志良一伸。

别来已十载,念此渴生尘。

何当携我辈,径往莫问津。

谨勿思高官,惊忧可悲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拟古(其十一)

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

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

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

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

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

形式: 古风

拟古(其六)

愿随春阳和,不随秋草萎。

光阴瞬息耳,忧悲亦何为。

兰蕙生深林,时有朝露滋。

清香随春风,邈若有所思。

我亦慕明德,杖藜往从之。

林深不可见,相遇终有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古(其五)

余生本无用,颓然落涧阿。

饥食山顶薇,寒编松上萝。

岂敢怨明时,贫贱固其宜。

原宪乐穷巷,屈平愁深陂。

度量何相越,道在胡速迟。

屈子则已矣,原子有馀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