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其十一)

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

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

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

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

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少时就有高尚的志向,希望能与古代贤人亲近。
二十岁时专攻文学历史,三十岁时深入研究经典文献。
静观世事变迁,却像抱着火种放在柴堆上一样谨慎。
我内心虽然明亮如炬,但不敢轻易向他人透露。
皇宫深邃有九重,想要陈述心意又有什么缘由呢?

注释

少小:年少时。
高志:高尚的志向。
古人亲:古代贤人。
二十:二十岁。
文史:文学历史。
典坟:经典文献。
坐观:静观。
世间事:世事。
抱火厝积薪:像抱着火种放在柴堆上。
炯然:明亮如炬。
告人:透露给他人。
君门:皇宫。
深九重:深邃有九重。
谅何因:陈述心意的理由。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九成所作,名为《拟古·其十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和学术追求的诗歌。

首句“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表明诗人自幼便怀揣远大的理想,渴望能够与古代圣贤人物相提并论。这里所谓的“高志”,不仅是指个人对知识的渴求,更蕴含着对社会和国家的担当。

“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则描绘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二十学文史”意味着年轻时就开始研习历史与文学,而“三十穷典坟”则是说到了30岁左右,对经典文献已有深刻理解,能够穷尽其义。

“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来表达诗人对世界的冷静观察和内心的热情准备。这里的“坐观”,意味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而“抱火厝积薪”则象征着内心的激烈斗志,虽处在平静之中,却蕴含着爆发的力量。

接着,“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表达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尽管内心充满热情和信念,但他不愿意将这些直接展现给世人,反映出一种内敛和自持的品格。

最后两句“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则是诗人对权力中心——皇帝所居之地的感慨。这里的“君门深九重”,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的层层叠加和难以接近,而“欲陈谅何因”则表现出诗人希望能够有机会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见解,但又感到困难重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高洁的个人品质、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通过对古人的学习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张九成试图传达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其六)

愿随春阳和,不随秋草萎。

光阴瞬息耳,忧悲亦何为。

兰蕙生深林,时有朝露滋。

清香随春风,邈若有所思。

我亦慕明德,杖藜往从之。

林深不可见,相遇终有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古(其五)

余生本无用,颓然落涧阿。

饥食山顶薇,寒编松上萝。

岂敢怨明时,贫贱固其宜。

原宪乐穷巷,屈平愁深陂。

度量何相越,道在胡速迟。

屈子则已矣,原子有馀辉。

形式: 古风

拟古(其八)

促装何喧喧,西笑都门道。

出门何所见,王孙媚春草。

绿鬓仍朱颜,未信人间老。

去去谨勿迟,功名苦不早。

君看郭令公,书二十四考。

丈夫自足珍,珠金何用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拟古(其七)

萧骚老蚕妇,窈窕深闺女。

闺女曳罗裳,老妇勤机杼。

夜深灯火微,那复凄寒雨。

辛勤贡王宫,弃掷乃如许。

一缕不著身,含愁谁敢语。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