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其六)

愿随春阳和,不随秋草萎。

光阴瞬息耳,忧悲亦何为。

兰蕙生深林,时有朝露滋。

清香随春风,邈若有所思。

我亦慕明德,杖藜往从之。

林深不可见,相遇终有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愿跟随春天的温暖,不似秋天草木枯萎。
时间如白驹过隙,忧虑悲伤又有何用呢?
兰花蕙草生长在幽深的森林,常有早晨的露水滋润。
它们的清香随风飘散,仿佛在远方沉思冥想。
我也仰慕光明的美德,拄着藜杖去追寻。
虽然林木深深,看不见尽头,但相遇总会有一天。

注释

春阳:春天的阳光,象征生机。
秋草萎:秋天草木凋零。
瞬息:形容时间极短。
忧悲:忧虑和悲伤。
兰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雅纯洁。
朝露:早晨的露水,象征清新。
清香:指兰花等植物的香气。
邈:深远,遥远。
明德:光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
杖藜:拄着藜杖,表示老者或学者的出行。
林深:树林深处,隐喻难以触及的地方。
相遇:指期待的相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哲学思考,以及他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首句“愿随春阳和,不随秋草萎”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和煦,而不是像秋天的枯草那样萎靡不振。这两者分别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衰败,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积极向上态度的肯定。

接着“光阴瞬息耳,忧悲亦何为”则是一种哲学反思,指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使得人的忧伤和悲哀变得毫无意义。诗人通过这种表述,传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在劝诫自己要有超脱红尘的境界。

“兰蕙生深林,时有朝露滋”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景象,其中“兰蕙”指的是兰花和蕙草,这两者都是古代文人常用来比喻高洁品格的植物。它们生长在深林之中,不为尘世所染,偶尔受到朝露的滋润,象征着诗人的高洁自持以及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清香随春风,邈若有所思”则是说兰蕙散发的清香随着春天的微风飘逸,似乎带有一种遥远而深沉的思想。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我亦慕明德,杖藜往从之”表露了诗人的道德追求。他自诩为慕道德之人,愿意像古代圣贤那样,用手杖拂去障碍,追随道德的光辉。

最后“林深不可见,相遇终有时”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遭遇的期待。虽然现在在这个深邃的森林中难以望见彼此,但诗人相信总有一天能够相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追求高洁品格、超越世俗纷扰以及对未来美好遭遇的期待。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其五)

余生本无用,颓然落涧阿。

饥食山顶薇,寒编松上萝。

岂敢怨明时,贫贱固其宜。

原宪乐穷巷,屈平愁深陂。

度量何相越,道在胡速迟。

屈子则已矣,原子有馀辉。

形式: 古风

拟古(其八)

促装何喧喧,西笑都门道。

出门何所见,王孙媚春草。

绿鬓仍朱颜,未信人间老。

去去谨勿迟,功名苦不早。

君看郭令公,书二十四考。

丈夫自足珍,珠金何用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拟古(其七)

萧骚老蚕妇,窈窕深闺女。

闺女曳罗裳,老妇勤机杼。

夜深灯火微,那复凄寒雨。

辛勤贡王宫,弃掷乃如许。

一缕不著身,含愁谁敢语。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拟古(其九)

山色翠挼蓝,杯中酒如玉。

饮酒弹瑶琴,漫奏流水曲。

音微澹无味,弦缓轸不促。

不须苦求知,古人有遗躅。

推琴一长啸,清风振吾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