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太守

四明山水东南表,海鳌背上三仙岛。

丽谯高逼斗牛寒,一曲梅花万家晓。

太守文章建安骨,爽气冷侵寒月窟。

黄堂水洗火符空,明光却拥荷囊笏。

有客醉园双鬓老,宦情文思如秋草。

紫云梦断玉龙飞,年年送客西城道。

曾是野亭同问柳,绮裘纱帽金船酒。

长安宫阙九天边,肯为江蓠回首否。

形式: 古风

翻译

四明山和水,位于东南方,像大海中的鳌背上的三个仙岛。
华丽的高楼直逼星空斗牛区,一曲梅花声中,万家灯火已破晓。
太守的文章有建安风骨,清冷的气息穿透寒冷的月宫。
官署的水池洗净了神秘的符咒,明亮的光芒下,官员们手持荷叶做的笏板。
有位老者醉倒在花园,仕途情感如同秋天的草木凋零。
紫色的梦境中断,玉龙飞逝,每年都在西城道上送别客人。
曾经在野亭共赏柳色,穿着华美的裘衣,戴着纱帽,畅饮美酒。
长安的宫殿远在九天之外,他们是否会回头看看江边的江蓠呢?

注释

四明:古代郡名。
海鳌:神话中的大龟或大鳖。
丽谯:华丽的高楼。
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
宦情:做官的心情或志向。
紫云:形容华丽或仙境。
江蓠:植物名,象征隐士或故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亶所作的《送韦太守》,通过对四明山水的描绘和对韦太守的赞美,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物风采。首句“四明山水东南表,海鳌背上三仙岛”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地理位置的特殊和山水的奇幻,暗示韦太守将要赴任之地的非凡气象。

“丽谯高逼斗牛寒,一曲梅花万家晓”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太守治所的宏伟壮观,以及梅花盛开时的清冷氛围,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接下来,“太守文章建安骨,爽气冷侵寒月窟”赞扬了韦太守的文章风格刚健,人格气质如同建安时期文人般卓尔不群。

“黄堂水洗火符空,明光却拥荷囊笏”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太守卸任后政务的清廉,以及他带着荣誉离开,手中仅有的是一枚空荷囊。最后,“有客醉园双鬓老,宦情文思如秋草”以客人的感慨,寓言韦太守的仕途经历,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紫云梦断玉龙飞,年年送客西城道”表达的是离别之情,韦太守的离去如同紫云消散,而诗人每年都要在西城道上送别官员。结尾“曾是野亭同问柳,绮裘纱帽金船酒”回忆了昔日与韦太守共度的时光,而“长安宫阙九天边,肯为江蓠回首否”则以疑问收束,表达了诗人对韦太守是否还会怀念江南的深情厚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太守的形象和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离别的感伤,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96)

舒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 号:懒堂
  • 籍贯:慈溪(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41-1103

相关古诗词

游承天望广德湖

桃源二月春风起,是处秾华有桃李。

调笑闻声不见人,游人只在华山里。

华山逋客来何迟,隐隐茶林隔烟水。

满眼相思寄碧云,独立城南望山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游翠岩六首(其六)

欣闻厌冥烦,颇亦谢造请。

孤鶱出尘埃,胜践得真境。

万籁发静音,千岩度空影。

无味道终怜,有役虑真永。

会当立茆茨,望子苍岑顶。

形式: 古风

游翠岩六首(其五)

愿闻海潮音,几烦檀越请。

有物还有机,无心即无境。

何当雪衲身,重现水月影。

高卧与世疏,孤坐共夜永。

时时挂西窗,溪光照霜顶。

形式: 古风

游翠岩六首(其四)

先生盍言归,小子愿有请。

由来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閒抱无弦琴,静弄南窗影。

胜事几人知,高风千载永。

何当理篮舆,步月下孤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