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浣溪沙(其三)》。从这短小的片段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描绘。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两句,描写的是春日的清晨,一种淡淡的春意在空气中弥漫,但还带着一丝丝的凉意。诗人通过对室内温暖与户外冷清的对比,展现了季节交替时的微妙感受。玉炉中的水因温度差异而产生薄雾,与室外的春光形成鲜明对照。
“梦回山枕隐花钿”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愫。这里的“梦回”,意味着一种恍惚间的记忆或情感体验;“山枕”,则是指远方山峦,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怀抱。在这句中,山峦仿佛成为一个温柔的枕头,而隐藏在其中的花钿(花纹)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后面两句话“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景象。海燕是候鸟的一种,它们尚未到来的同时,人们已经开始在田野间争夺着新生的草木;而江边的梅花则已经凋零,转瞬之间柳絮便随风飘散,生出绵密。
最后,“黄昏疏雨湿秋千”一句,则是对秋天黄昏时分所特有的景象的描写。疏疏的细雨在秋日落幕之际,为大地带来了一丝凉意,而“湿秋千”则强调了这场雨对整个秋季氛围的渗透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光、花钿、海燕、江梅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淡雅的情感和对生活节奏的深刻把握。诗人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捕捉了自然界中那些易被忽略的美好,并将之转化为文字艺术。
不详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